標籤: 學習歷程及備審資料

幸福在實踐裡的醫學人文教育 – 專訪臺北醫學大學唐功培副教授
醫藥衛生學群

幸福在實踐裡的醫學人文教育 – 專訪臺北醫學大學唐功培副教授

人吃五穀雜糧,自然的生老病死歷程,讓人一生很難不和醫生打交道,某種程度上醫師常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但醫生也是凡人,面對生老病死,醫師除了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醫學知識,更需要擁有人道關懷、視病如親的胸襟,可以想見醫師工作的專業與困難。你真的了解醫師的養成和工作真實面嗎?邀請到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教育暨人文學科唐功培副教授為我們說明。 習醫、從醫,實為一生志業 唐功培副教授指出,醫師工作算是一種志業,習醫之道是一條漫長的過程。在台灣,醫師是學校成績最優秀學生的代表職業,醫師工作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這從醫學院要念六年,還需要經過一般醫學訓練計畫、住院醫師的訓練、還要通過多次專業考試才能正式取得醫師資格可見一斑,醫師的養成前後總共約需花超過10年的時間,如果選錯了要轉換人生跑道,時間成本相當高。 大多數人對醫師工作有著多金、備受尊重的想像,但唐功培老師卻認為,每天面對身體心理的高壓臨床工作的現實,是對人性的高度考驗,如同北醫校訓所說,學好做人方做醫,如果沒有服務和救助的熱誠,以目前的醫療環境,醫師工作的辛苦恐怕超過很多人的想像。對於想念醫學院的同學來說,首先必須認知的是,醫學院的專業課程不簡單,嚴格說起來並沒有真正念完的一天,隨著新疾病發生,醫療方式也需不斷更新,若沒有持續學習的習慣和準備,恐怕會在執業中倍感辛苦。 莫忘從醫初衷是助人解決病痛,學習在實踐中感受幸福 工作份量和時間都相當重,還要有好體力和源源不絕的熱情和動力,在當今台灣環境條件下,醫師薪水應該不是唯一激勵你的動力才行。唐功培老師特別提到,確定自己初衷或許才是持續向前的解答。醫師的工作是幫助人解決病痛的難題,讓生活品質延續,使人幸福健康,而要讓旁人感覺幸福,自己得要先了解幸福的感覺。對高中同學來說,念書多半是生活的主軸,唐老師建議同學們不妨利用時間多做些和旁人有互動、或是能讓自己和旁人...
醫療生技產業看專業,也重語言與表達 – 專訪向榮生技蔡嘉櫸總經理
生命科學學群

醫療生技產業看專業,也重語言與表達 – 專訪向榮生技蔡嘉櫸總經理

生技產業一直被視為 21 世紀的明星產業,因為人們對保健意識的重視,健康管理科技產品應用增加;且高齡化社會來臨,慢性病患增加,新型治療方式及新型藥物需求亦增高,生技產業寬廣的發展前景,成為許多年輕學子選擇專業時很難忽略的選項。走在研發前端的向榮生技蔡嘉櫸總經理,不但分享了生技產業對專業人力的觀察與分析,也提醒有興趣的學子們除了要精於專業、更要多培養語言及表達能力。 生技產業的高專業度,設立了進入的基本門檻 蔡嘉櫸總經理說明,生技產業範疇相當廣泛,主要可分為製藥、醫療器材、新興生技產業三大領域。目前臺灣以特化生技類(工業用酵素、生物高分子、化妝保養品)為最多,其次為食品生技,再者是醫用檢測、農業生技、生技/製藥服務業、生技藥品。而蛋白質藥物、疫苗及類毒素、血液製劑、過敏原製劑、幹細胞、基因治療、臍帶血儲存等再生醫學也是未來的方面發展。蔡嘉櫸總經理強調,從這麼廣泛的應用範圍,我們可以發現生技產業是一項「應用科學」,且因應運用的不同領域和標的,有各自的專業知識領域。 正因為此產業跨領域的特殊性,蔡總經理建議學子們在大學時期未必要選擇「生物科技系」,其他的理科、醫科、藥學、營養甚至農業相關科系,都是可以入門的專業領域,有了專業的知識基礎後,再跨領域到生技,將碰撞出意想不到的驚喜火花。但無論你選擇哪一個領域的專業做為基礎,蔡總經理觀察「專業」是這個產業人力的基本門檻,非專業領域的人才較難發揮,尤其是舉足輕重的研發單位,甚至是行銷、業務單位的人才都最好能進修學習相關生醫的知識,才更容易掌握重點業務,提供最佳服務。 從專業再向上發展,語言、表達,缺一不可 蔡總經理由自身的學習歷程經驗,建議同學們從就學時期,於課業之外就應該同步培養自己的三種重要能力:語言、社交、表達能力。這三項能力都可以透過後天培養,且對任何人的未來職涯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以他自身為例,他...
結合科技的醫護新課程 – 專訪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劉影梅教授(三)
醫藥衛生學群

結合科技的醫護新課程 – 專訪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劉影梅教授(三)

我國的高等教育一直希望隨時代與產業的變動而跟進部署,108新課綱的核心在「適性揚才」,並且以推動中學生自主學習及多元能力來接軌大學教育及未來人才的養成。而在學的高中生除了學業成績,是否擁有足夠的能力,適應部分大學前瞻性的特色課程規劃呢?曾任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現任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特聘教授劉影梅就指出,「三合一、5P、三新領域整合」是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的特色,也是強調臨床能力醫學大學的趨勢。 全台獨有三合一:大學碩士博士都強調具備照護人生經歷的臨床能力 劉教授向我們說明,陽明護理學院的創新課程設計是完整的「三合一」,這指的是從大學到碩士、博士課程,都同步強調「臨床能力」與「人生歷程」。除了學士班的基礎理論課程,碩士班還開設專科護理課程,博士班則有DNT (Doctor of nursing practice ),博士生在修習課程三年後,除了完成學術專業、還累積許多臨床經歷,這是全台第一個這樣的學位。換言之,陽明護理學院強調的是「人生經歷」的「全面照護」,從出生、幼兒、兒童、青少年、婦女、成人、心理衛生、群體、老人、長期照護等不同面向,教導學生擁有全方位的臨床能力。 劉教授進一步補充,一向強調問題解決與實戰能力的陽明護理學院,以「5P」為特色課程設計。不只實踐「問題導向的學習」,而且也強調人的歷程性,從評估、介入計畫、評執有完整流程的學習。學校也將提供很多專案給學生學習,在學期中實際執行計劃,再以專題寫作等方式結案,讓學生有發表和紀錄成果的機會。終極目標是讓大學部的學生也都能學習到「5P」的內涵與能力。 人文實證、科技與人性、創意創新創業,三領域的全新整合 劉教授說,陽明護理學院提供很多人文相關例如心理學、社會學等實證性的課程,學生不只學到研究方法,更學會如何整理現有的知識應用在臨床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2月後,陽明大學將與交...
談醫學護理學院的多元能力 – 專訪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劉影梅教授(二)
醫藥衛生學群

談醫學護理學院的多元能力 – 專訪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劉影梅教授(二)

醫護相關科系既具備專業、又有證照的加持,在大學畢業後大多可以找到穩定的工作,一直是莘莘學子爭相申請進入的熱門科系。然而,到底什麼樣的學生最適合進入這個領域呢?曾任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院長、現任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特聘教授劉影梅,依據多年來的觀察指出,醫學護理領域學生最好具備「四項多元能力+三種個人特質」。 醫護領域學生應具備的四種多元能力與三種個人特質 劉教授認為,對醫護領域有興趣的學生,最好培養自己具備「助人能力、說服推廣、領導協調、科學能力」四種多元能力。她進一步說明:「學習護理的首先條件,是需要有非常強大的『助人能力』,實現助人夢想的前提,是需要有『說服和推廣』的能力,讓人認識與信任你的專業。我們期待醫護學院的學生能培育成領導人,所以學生的『領導和協調』的能力也必需熟練。最後需要的多元能力是『科學能力』,因為醫護學院是不斷創造新知的領域,因此學生需具備強大的科學研究和學習能力。」劉教授進一步補充,醫護學院的師長也會特別強調及注重學生的三種個人特質:「感受力、親和力、變通力」。因為「感受力」在於你能不能感受到別人的需求?「親和力」在於你能不能很親切地把你的能力轉達到病人身上,讓對方能夠得到療癒?而每一個病人的狀況都不一樣,你有沒有良好的「變通力則定調了你能否勝任醫護專業。 學生在高中階段應花時間探索自我 劉影梅教授建議,高中時代除了學業成績之外,還應該花時間精力在三方面:探索自我、發展興趣、強健體魄。「高中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階段,同學們應該趁這個時候,慢慢了解自己的性向。『探索自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教育部提出的高中學習歷程和108課綱為學校、家長、孩子,點出了許多多元能力與特質。然而,孩子要怎麼發掘自己的特質和能力呢?除了上教育部網站了解之外,孩子們還要去做一些實踐,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很適合。」孩子應多參加「服務性社團」,看看自己是否對於...
醫護與科技產學合作蔚為趨勢 – 專訪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劉影梅教授(一)
醫藥衛生學群

醫護與科技產學合作蔚為趨勢 – 專訪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劉影梅教授(一)

在這個資訊與服務快速的時代,大學已經不再只是專門傳授專業知識的學府,更作為學術與產業結合的第一線。「跨領域合作」已成為新世代人才必備的能力。若高中生有興趣申請醫護學院、未來從事醫護工作,建議在申請相關校系的面試時,除了回答對傳統醫護產業的期望,不妨多了解醫護大學現在正在執行的新研究推廣計畫,跟上時代趨勢。 曾任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現任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特聘教授劉影梅,特別跟我們分享近期進行的幾項研究與推廣計畫。這些新計畫的目標,都是培育出新時代的跨領域人才,也是未來醫護人才的參考指標。 「陽明與交大」,為醫護結合科技的跨領域發展設立新指標 劉教授說,陽明大學成立之初,以「訓練偏鄉離島特殊人才」為目標之一,這是陽明大學師生的光榮與責任。因此,在討論跟交大合併的時候,就順勢成立「智慧偏鄉醫療中心I-Heart」,希望帶領學生到偏鄉做學習。學生在偏鄉醫療中心可以學習到更實務面的知識,同時還能去做文化探索,發現文化差異下的不同需求,進而培養敏感度。此外,計畫中像是邀請南澳地區的小學生到陽明大學來參與醫學營,或帶著交大和南港高中的學生到偏鄉部落裡去做科技領先營,帶孩子們學寫程式語言,都是希望能夠幫助學生們延伸與落實長期照護的觀念與做法。 另外,劉教授也提到手邊有另一項醫護結合科技的研究推廣計畫在進行,是陽明與交大建立的「smart light智慧光照實驗室」。有別於以往提供安眠藥給失眠的病患,研發的特殊光罩能減少失眠,增加總睡眠時數。這也同時說明了醫護領域學校端對未來學生的訓練與期待:除了要有助人的胸懷,以及健康、醫學知識能力之外,還有「科技整合」能力。 高中生應多關心產學合作趨勢 劉教授說,以上幾個活動計畫,都是幫助大學、國高、中甚至小學生,透過不同個案,發展出文化敏感度、提升護理健康需求敏銳度,並且發展新興科技和整合照護,這也是陽明護理學院...
對公共事務的興趣與助人的熱情,讓政治服務更貼心!專訪立法委員林奕華
法政學群

對公共事務的興趣與助人的熱情,讓政治服務更貼心!專訪立法委員林奕華

法政相關科系的畢業生,若從與人相關事務的思維、個人興趣的角度出發,最能學以致用的,當屬民意代表相關服務業或是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現任立法委員林奕華就以自己的學經歷現身說法,談談她的經驗和觀察,並且提供有興趣於法政相關科系的高中學生幾點實用的建議。 處理公共事務需要熱情、興趣,加上助人的同理心 林奕華立委畢業於台大政治系、美國賓州匹茲堡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從事民意代表及政務官的工作,可說是百分之百的學以致用。但眾所周知,民意代表必須透過選舉產生,有複雜的主客觀因素,並非一般人能輕易進入的工作。有過多年選舉經驗的林奕華就表示,選舉的複雜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包含選區、選民特性、政黨影響、個人魅力等等有形無形的因素,都左右著選舉結果;當選與否常與個人的熱情、專業度無關。因此,她並不建議年輕人將民意代表設定為第一的工作志向,但如果你真的對公共事務有著極高度的興趣,或許可以考慮從民意代表的助理開始。林奕華以她目前擁有的助理群來說明,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立法院的助理,一類是服務處的助理。立法院的助理工作內容有很大一部分是協助委員進行法案質詢,所以對法理的了解及撰寫質詢稿的能力就相對重要,且由於很多議題都具有時效性,常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法理內容並產出質詢稿,需要快狠準的專業度及抗壓性。 服務處的助理則以選民服務為主,面對五花八門的選民需求,選民的問題常牽涉許多不同局處的業務,除了需要有高度的耐心聆聽選民的問題、同理選民的焦慮之外,還需要對各主管單位的業務相對熟悉,才能迅速找出問題癥結,解決問題。林委員再三強調,從事民意代表服務相關工作,或許非必要是法政相關科系畢業,但一定要對公共事務有高度的熱情和興趣,且需有願意主動助人的同理心和行動力。 網路與數位化時代,公務部門也重創意 至於公務員的職能需求,林委員特別提到現在的公務員,除了執行例行事務之外,對...
以學生為中心的院系課程大整合 – 專訪東吳大學企管系歐素華副教授(三)
管理學群

以學生為中心的院系課程大整合 – 專訪東吳大學企管系歐素華副教授(三)

因應未來「跨領域人才」的立即需求,許多大學近年來開始推動跨領域學習,重新思考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規劃,逐步調整學分配置與課程架構。東吳大學商學院一向是會計企管類學系的熱門選項,而協助規劃企業管理學系及商學院內學程的歐素華副教授,也與我們分享了企管系如何在這幾年內超前部署,為學生設計出更有彈性、更有競爭力的課程。 用雙倍學分換學生多培養一個第二專長 首先,歐教授說明了一直以來大學培養第二專長的重要性。「舉企管系為例,企管系的學生需要哪些法律知識?至少需要認識跟本科相關領域的基本概念吧。例如:公司法,從公司創辦、簽合約、授權合約…等,這就是告訴我們,應該建立一個『企管』X『法律』的第二專長。」她進一步強調,因應社會趨勢,現在正在規劃用雙倍學分,培養「兩個第二專長」:學生可以選擇更加深入學習第二專長,或是靈活運用學分,培養「第二個」第二專長,例如「企管」x「法律」x「資工」的組合。 歐教授說,東吳企管系畢業學分是128學分,扣掉通識28學分、再扣掉預計留給第二專長32學分,只剩68學分在本科系。因此,各系所需要改變過去主修和選修的分配方式和邏輯,一定要刪去不合時宜的課程,重新以「模組化課程」來做調整。 課程規劃位階提升:以學院來主導,擴張專業學習領域 歐素華教授表示,據她觀察,大部分的高中生並不太知道自己喜歡甚麼、想學甚麼,所以不知道如何選擇校系去申請就讀。以東吳商學院為例,經常見到學生們花很多時間在經濟、會計、國貿…等科系徘徊,陷入無止境的轉系抉擇。然而,東吳大學在五年內,即將開始推行以「學院」主導的課程設計。有別於以往「系進系出」,未來學生將取得「商學院中的企管系」加上「一個第二專長」的大學畢業證書,提升東吳商學院學生在就業市場的識別度與競爭力。 又以2020年新成立的校級中心「數位貨幣跟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為例,全新課程「Fintech金融...
畫龍點睛的反思心得寫作技巧 – 專訪東吳大學企管系歐素華副教授(二)
管理學群

畫龍點睛的反思心得寫作技巧 – 專訪東吳大學企管系歐素華副教授(二)

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學習,高中端從課程規劃到升學管道都有大幅改變。大學甄試除了參考高中選課學分,更評估學生的技能檢定與學習歷程檔案。然而,在資源豐富的時代,參與活動比賽已成唾手可得之事,如何在眾多考生的學習歷程中脫穎而出?更考驗學生如何在學習歷程下,寫出高品質的反思心得。任教於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歐素華副教授,就說明了「反思心得」的重要與寫作訣竅。 從反思心得看出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個人特質 提到在高競爭的時代,學生們應將學習中體驗與觀察到的事物,歸納出一個獨特觀點的反思心得。「學習歷程的要點,在於透過特殊經歷,證明你高中階段有該領域須具備的多元能力特質。例如企管系相當看重洞察思辨、團隊經營、跨域學習能力。比起校內社團團長,主考官更期待看見學生有跨域、跨校、跨國等,打破舒適圈與跨界的能力。若當中能顯示自己的自學和自律能力,會更加分。」 除了參與事件,更重要的是你參與後的學習收穫。比如國高中社團每年至少辦三個活動:期初迎新、期中成發、期末大表演。學生需把前中後串起來,說出自己的經歷與收穫:你扮演甚麼角色?遇到甚麼挑戰?如何克服挑戰?過程中學到甚麼?未來能如何改善變更好?「老師其實不喜歡只聽到你多成功、第幾名,我們更在意的是,學生在過程中遇到挫折跟挑戰、甚至失敗,他如何去調適和面對」歐教授暖暖地道出教育者的心聲。 反思心得撰寫法:寫出事件的關聯性與層次感 歐教授更分享了一個「反思心得」的具體例子,提供學生們作為撰寫練習的參考架構。「以我近期寫的部落格為例,我將一場音樂會、一支麥當勞廣告、一部Netflix影集,歸納出三個情:一、情境契合度;二、情感精準度;情節轉化力。」歐教授進一步解釋:「這是我對自己和博班學生的訓練,即『看見事件之間的連結』:把一些看似不相關的事情,歸納寫出一篇屬於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創作」。她又說,企管系特別需要對所有東西都有...
新平台時代 需具備三大能力特質 – 專訪東吳大學企管系歐素華副教授(一)
管理學群

新平台時代 需具備三大能力特質 – 專訪東吳大學企管系歐素華副教授(一)

企管系一直是各大學商學院中的熱門選擇,因為廣泛性的課程設計,能讓大學生在求學階段,對企業的各項功能(行銷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與作業管理、資訊管理)及管理理論有基本了解,長久以來也被期待可培養「傳統管理學的金字塔」裡,各階級主管各自應具備的能力。 然而,21世紀的生態是「平台」。平台經營的時代,平台創辦人比傳統企業家更紅。因為在數位科技時代,所有經營成本降低,年輕人可以在網路手機上創業。「平台思考」成為新的主流和行為學習,傳統企業的五管體系已不夠用,學生也被鼓勵不能再用傳統金字塔模式學習,而是要有跨領域的整合能力經營企業。 傳統管理學金字塔 V.S 整合平台思考模式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歐素華副教授就指出:「傳統管理學的金字塔中,高中低階主管各自應具備的能力並不相同,基層主管被期待要有基本五管能力、中階主管要有對上對下的溝通協調能力、高階主管則需有對未來方向規畫和邏輯抽象思考能力。但在『平台思考』的新時代,人們不能像過去只具備各階段的『部分』能力,而是需要同時知道供給、需求、整合、執行、預測等能力。」 歐教授進一步說明,平台時代的企業管理人才,第一個要具備「洞察行為思辯能力」,了解商業上的各個關係人、懂使用者行為,並且有邏輯思辯,整理歸納、推理的能力。第二是「團隊溝通協調能力」,在跨領域時代,有許不同領域團隊合作的機會,所以包容、融入、協調甚至領導,都是必要的能力。「第三也是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跨領域學習能力』,也就是第二專長、第二外語等等在專業領域外的深度學習。這才會是在未來職場勝出的主要利基。」歐教授語重心長的說。 開放的學習心態,有助於成為新時代的企管人才 對於高中階段開始對商學院或企管系有興趣的學生,歐教授建議應該盡可能參與不同領域的活動、與不同興趣長才的朋友交往、並且保持多元開放的學習心態。未來大學企管相關...
藥師應溫暖有愛 樂在分享和助人 – 專訪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王莉萱副教授
醫藥衛生學群

藥師應溫暖有愛 樂在分享和助人 – 專訪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王莉萱副教授

因新冠疫情的防疫需求推出的口罩實名制購買方式,讓台灣的藥師成為防疫第一線人員,讓許多原本對藥師工作完全無感的人,突然深刻體會藥師工作的真實面。藥師一直是醫療系統內的幕後英雄,不像醫師和護理人員會直接接觸到看診民眾,但專業的藥師卻是醫療系統中不可或缺的要角,我們訪問了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臨床藥學學科王莉萱副教授,為大家說明想成為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的學生、甚至未來從事藥事工作,應該具備的特質。 藥學課程規劃細膩,醫與藥各有專業 王莉萱老師說明,2000年時,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升格為藥學院,與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並列為五大學院。目前北醫藥學系有四年制藥學組和六年制臨床藥學組兩個學系,臨床藥學組特別規劃有一年的臨床實習課程,可讓同學們有更紮實的臨床學習機會。對於高中生想考醫學院醫學系的同學而言,藥學系常常成為他們的第二選項。王老師常希望同學們可以更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興趣,選擇最適合自己志趣的學系,因為她認為「醫師」這個行業其不只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志業」。因此了解自己的志趣才能在工作時享受助人和成就自我的快樂。 藥物研究有其專業性,未來從事藥師工作則注重表達 藥師的工作在醫療系統內是協助醫師精準用藥,在一般藥局則需協助民眾在生活中選擇用藥,王老師認為有熱血助人的心和使命感非常重要。在醫院內因為用藥常有跨科需求,專科醫師對於非本科的每一種藥物未必如藥師般專精,所以常會需要藥師的建議,所以如果你樂在藥物研究,藥學系相較於醫學系可能更適合你。王老師指出對於在藥局工作的藥師來說,熱情和表達能力則更顯重要。藥局面對民眾各類需求,需要極有耐性和專業卻清晰的說明,才能獲得信任並提供專業服務。所以在口試時,藥學系對於同學們的表達能力十分重視,所以若你天生有副熱心腸,加上喜歡講話分享和助人,藥師的工作應該能讓你很有成就感。 藥學領域漸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