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相關科系既具備專業、又有證照的加持,在大學畢業後大多可以找到穩定的工作,一直是莘莘學子爭相申請進入的熱門科系。然而,到底什麼樣的學生最適合進入這個領域呢?曾任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院長、現任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特聘教授劉影梅,依據多年來的觀察指出,醫學護理領域學生最好具備「四項多元能力+三種個人特質」。
醫護領域學生應具備的四種多元能力與三種個人特質
劉教授認為,對醫護領域有興趣的學生,最好培養自己具備「助人能力、說服推廣、領導協調、科學能力」四種多元能力。她進一步說明:「學習護理的首先條件,是需要有非常強大的『助人能力』,實現助人夢想的前提,是需要有『說服和推廣』的能力,讓人認識與信任你的專業。我們期待醫護學院的學生能培育成領導人,所以學生的『領導和協調』的能力也必需熟練。最後需
要的多元能力是『科學能力』,因為醫護學院是不斷創造新知的領域,因此學生需具備強大的科學研究和學習能力。」
劉教授進一步補充,醫護學院的師長也會特別強調及注重學生的三種個人特質:「感受力、親和力、變通力」。因為「感受力」在於你能不能感受到別人的需求?「親和力」在於你能不能很親切地把你的能力轉達到病人身上,讓對方能夠得到療癒?而每一個病人的狀況都不一樣,你有沒有良好的「變通力則定調了你能否勝任醫護專業。
學生在高中階段應花時間探索自我
劉影梅教授建議,高中時代除了學業成績之外,還應該花時間精力在三方面:探索自我、發展興趣、強健體魄。「高中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階段,同學們應該趁這個時候,慢慢了解自己的性向。『探索自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教育部提出的高中學習歷程和108課綱為學校、家長、孩子,點出了許多多元能力與特質。然而,孩子要怎麼發掘自己的特質和能力呢?除了上教育部網站了解之外,孩子們還要去做一些實踐,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很適合。」孩子應多參加「服務性社團」,看看自己是否對於別人的需求和感受比較敏銳、是否具親和與變通的能力,以及能否說服與領導大家。這樣的「探索自我」,必須社團活動或服務活動來達成。
學習感受生命與調適情緒
另外,不論醫學或護理工作,都是面對生老病死,需要良好的「自我調適」能力。可以透過高中時代培養一些興趣。因為當人有興趣的時候,比較能在高壓與痛苦之時,找到管道調適情緒、繼續堅持與前進。因此,除了學校課業的學習以外,可以花點時間學著感受生命與調節壓力。劉影梅教授勉勵想成為醫師與護理師的同學們:「在幫助他人之前,自己需要有好的體魄才有力氣照
護病患。『多運動』除了強健體魄之餘也能紓壓,是一舉多得的興趣與習慣!」
劉影梅教授勉勵想成為醫師與護理師的同學們:「在幫助他人之前,自己需要有好的體魄才有力氣照護病患。『多運動』除了強健體魄之餘也能紓壓,是一舉多得的興趣與習慣!」
陽明大學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