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政學群

持續紮實的學習  是前進理想生活的通行證-專訪惇安法律事務所律師黃琪
法政學群

持續紮實的學習 是前進理想生活的通行證-專訪惇安法律事務所律師黃琪

    抱持開放彈性的心態,讓每次嘗試都成為生命的養分,即使沒有超級偉大的計畫和目標,人生仍能在實踐中朝自己的目標前進。惇安法律事務所律師黃琪,透過自身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做好每件能掌握的事,便能逐夢踏實,擁抱豐富人生。 語文力是開創視野的關鍵    念法律系的黃琪坦言她不喜歡數學,喜歡語文和美術,因此當初選擇大學科系時,除了和數學密切相關的科系之外,對於社會學科類的科系她都不排斥,但也沒有明顯的好惡。 指考成績出來後,讓她有了選擇的空間,以在學校進行的輔導課和性向測驗的結果作參考,黃琪選擇了法律系就讀。幸運的是,念了法律後,發現愈讀愈有興趣,一路念到法研所,並取得律師資格。     一路走來,黃琪發現英文對她的幫助很大,直到現在和客戶往來的信件也大多使用英文,黃琪想告訴高中和大學的學弟妹們,不論念甚麼科系,把英文或是英文之外的第二外國語學好,真的很重要,英文是個重要的溝通工具,不論哪個專業領域都用得到,且能打開接收國際資訊的視野,為自己掌握更多的資訊與機會。 用多元社團活動豐富學習生活     回想自己高中時期,黃琪笑著說,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念書,除了念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參加社團活動,比如合唱團、外交小尖兵競賽活動、智慧鐵人競賽、敦安基金會的志工活動等。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習英文的黃琪,擁有紮實的英文能力,英文成了她求學生涯中一大助力,讓她在參與「外交小尖兵」活動時有好表現,和夥伴們一起努力,拿到全國第5名的佳績,過程中更是收穫滿滿,讓原本只有讀書的高中生活,增添許多色彩與回憶。     這些活動開啟了她的視野,但真正產生震撼效果的是上了大學後,...
突破資源的限制,持續超越每一天的自己-專訪世界銀行集團顧問暨Qlarant資深數據分析師陳宣恩(下)
法政學群

突破資源的限制,持續超越每一天的自己-專訪世界銀行集團顧問暨Qlarant資深數據分析師陳宣恩(下)

即便沒有在前三志願的高中就讀,畢業於台大政治學系的宣恩,致力於擴充自身資源與視野。「我積極了解前幾志願的學校會要求學生讀哪些雜誌, 然後就自己跟上,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雖然可能大部分的學生都沒有前三志願學校的師資和環境,「但是不要讓自己的資源被侷限住!」陳宣恩補充:「要看到自己的場域以外的人有多強。」曾有一位老師問道:「你也許是你們學校最強的,但你們的學校有多強呢?」陳宣恩分享:「成為學校的第一名不該是終極目標,而是要不斷超越自己。」 在大學的學習中,理科給的是技術方法,文科給的是思辨能力和眼界高度,若能結合兩者,在專業中就能引導自己到最正確的位置。陳宣恩建議:「年輕人千萬不要限制自己,也不要輕易接受社會框架的定義,不要在別人把你打敗之前就先把自己打敗了。」21世紀有許多新興的領域,宣恩推薦學生多去認識、了解。「人文和理科的交界,也就是數據科學,是一個有前瞻性的領域。」數據科學不像是一般的二類組學科,它是一個結合表達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專業。「一定要不斷地讓自己的能力創新,不要因為類組而限制了自己的發展。」陳宣恩補充。 大學的兩大最重要學分:「人脈」與「自學」 宣恩記得台大的老師說過:「你們在這間學校有三個很重要的資源:學校本身的資源、同學和老師」。台灣人往往不太會使用人脈,但在美國找工作需要主動連結人脈去創造機會。「就連厚臉皮找老師喝咖啡、寫推薦信、分享經驗,都可以學到很多超過眼界的知識。」因為要達成追根究底的精神,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去問有那樣的高度和理解的人。「即便會有因為程度落差而生的震撼教育,但你知道你是在高速成長。」宣恩分享:「第一手了解老師們的生活經驗、看法、對職場的判斷,這些都不是課本會教的,但卻也是最實用的資訊。」 「這個世界都沒有標準答案,那我們到底要追尋的是什麼?」陳宣恩說道:「自己在大學階段能學習到的專業非常有限,政治學系相...
人生比的是誰跑得完,而不是誰跑得快-專訪世界銀行集團顧問暨Qlarant資深數據分析師陳宣恩(上)
法政學群

人生比的是誰跑得完,而不是誰跑得快-專訪世界銀行集團顧問暨Qlarant資深數據分析師陳宣恩(上)

資深數據分析師與商業分析顧問陳宣恩,回想高中時期的心境:「雖然我當時並非前三志願的學生,但我很積極,到處尋找資源,甚至自學第一志願學生閱讀的英語雜誌。」高中時代的陳宣恩,每天都在上學之前找有趣的英文國際新聞,並放學後到圖書館閱讀數幾本當天的英文雜誌。「我會在word檔中貼上自己有興趣的文章,持續每天閱讀四千字。」陳宣恩分享:「對我來說,我分析過數學、英文以及國文長期的投資效益,並判斷英語是求學時代最需要培養的技能。」 「大學時,在聽力的部分,我會聽CNN和BBC,以及分析國際政治的頻道,每天聽一到兩個小時,把自己放在一個純英文的情境中。」陳宣恩補充。由於台灣的環境缺乏表達,建議應多花一些時間加強寫作。「寫作如果很強,巨構組織能力自然流暢,則口說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正向影響。我從高中開始一天練習兩篇寫作,一周練習六天,並開始透過大量閱聽英文節目強化自身語感。」如果用中文去學英文,那麼我們只會變得很會考試,但若能像母語人士用英文去學英文,用英英字典來學習,我們就能擁有母語人士的思路和語感,而敏捷的外語邏輯和內話句構,則可以發展成迅速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高一時,想到每個禮拜要準備的週考還有時常的英文小考,感覺疲憊不堪。於是下定決心,狠狠的超越學校的英語進度,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讀書計畫。」陳宣恩將自己在語言和升學過程的成長和成功歸於他所信奉的上帝,以及南湖高中張嘉桓老師和家人的支持。 「記得高一時有一個性向測驗,」陳宣恩回憶說:「當時我在人文、法律、政治和工程方面都很高分,但和家人討論過後選擇了第一類組。」身在考試導向的社會中,陳宣恩回顧:「我把自己放在高速衝刺實力的軌道上,知道自己首先要考好,才會知道自己想要讀哪一個校系。」高中時發奮圖強的宣恩,基於同儕間的競爭感以及自我認同的驅力,順利考進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並持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讀書計畫擬定關鍵:...
發展多元智能,拓展職涯選擇-專訪卡內基美隆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博士生王敏衡(下)
法政學群, 社會與心理學群, 資訊學群

發展多元智能,拓展職涯選擇-專訪卡內基美隆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博士生王敏衡(下)

「就我知道,50%以上的高中學生,都沒有清楚的生涯志向。就算是大學生其實也差不多。」王敏衡分享:「所以我很推薦學生選擇『進可攻、退可守』的專業。」舉例來說,若二類組的學生不知道應該要申請哪一個科系,基本上所有數學相關的科系都可以培養「基礎思維」。王敏衡補充說:「不論選擇了哪一個科系,只要學生能透過輔系或跨修,多修一些數學系的課、多元探索,就能培養紮實的核心能力。」 另外,王敏衡也建議:「高中時不論是唸哪一個類組,都一定要努力提升英文和數學的基本能力。千萬不要被你選擇的類組『限制』住自己。」因為即便是一類組的學生,也能因為英語和數學能力,拓展自己的職涯選擇。「對二、三類組的人來說,其實『歷史』也是一個值得投資的科目,因為任何領域都有歷史脈絡。」王敏衡說道:「透過學習歷史,學生的看法會更全面、更寬廣,像是閱讀外交史、政治史、經濟史、科學史等,都可以培養宏觀的視角,看事情的角度會比較成熟、客觀,也比較完整。」 「天賦」比「興趣」更重要 學經歷豐富的王敏衡謙虛的說:「其實我真的沒有覺得自己哪一個學科的表現特別突出,但是我可能比別人多了一點『整合』的天賦。」很多人不知道,選擇專業或是工作時,到底是興趣比較重要,還是天賦比較重要?「我認為每個人都要找出自己真正擅長的是什麼。」王敏衡補充:「因為興趣和情緒一樣,是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的。相反地,我們擅長的能力通常不太會改變。」 小時擁有語言天份的人,通常長大以後依然擅長表達;小時擁有數理天分的人,通常進入社會以後,也能在數理相關領域大放異彩。「而且通常有天份的事,因為做起來比較容易有成就感,我們也不會太沒有興趣。」王敏衡說道:「天賦會比熱情和興趣來的更重要,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Gift,在職涯發展之路上會比較輕鬆。」 王敏衡:「高中時不論是唸哪一個類組,都一定要努力提升英文和數學的基本能力。千萬不要被你選...
從探索識得方向,從自學發展優勢-專訪卡內基美隆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博士生王敏衡 (上)
法政學群, 社會與心理學群, 資訊學群

從探索識得方向,從自學發展優勢-專訪卡內基美隆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博士生王敏衡 (上)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博士生王敏衡,雖然從小就是一個「學霸」,但在求學時期,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未來」。王敏衡分享:「我高中的時候還不是很流行『生涯規劃』,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依照分數選擇科系。」考上台大以後,王敏衡過著幾乎和高中一樣的生活。「我整天打球、翹課,甚至連考前都懶得準備,因為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這些學科。」王敏衡說道:「但是我很喜歡看書,所以常常會到圖書館找自己想看的書。」對新奇事物充滿好奇,再加上持續自學的能力與習慣,王敏衡在專業上有了務實的累積,但是對他來說,還有更重要的轉捩點。 「當時台大附近有很多教會,我保持著好奇心想要理解基督教這個信仰。」王敏衡回想:「我不想隨便就拒絕這個信仰,也不想隨便就相信它。」為什麼西方有許多基督教國家?為什麼很多國家是以天主教或基督教國家自居?為什麼基督教對於經濟和政治有如此深遠的影響?「許多有關於基督教的議題都引發了我的興趣。」王敏衡說道:「為什麼西方會產生民主制度、資本主義、重視人權和科學方法?原來這些都和基督教信仰有關聯,我想它必定是真理,才會如此長遠地影響著人類的歷史。」 培養一輩子的優勢:探索力與自學力 「沒有一本書可以改變生命。」經過深入探究之後,王敏衡發現:「人無法被低於自己的事物改變。知識低於人,所以不會改變你。只有高於人的東西可以改變人,所以原來聖經中的道理是可以改變生命的。」成為基督徒以後,王敏衡受到了許多激勵,看見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多缺失和不足的部分,開始想要認真過生活。「接受這個信仰以後,我的生命有了轉變,自然而然就開始對於生涯和學術有了更積極的認識。」王敏衡經過廣泛的探索,發現自己很喜歡用量化和科學的方式做研究,在心理研究所中做實驗、跑統計、研究人是如何做決策的。大學畢業後,做了一陣子數據分析的工作,決定繼續前往美國名校深造計量方法學。 「在學校中,我學習到且印象最深刻的,往往不...
合宜談吐應對,展現高度人際智能-專訪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系主任-吳世傑教授(上)
法政學群, 財經學群

合宜談吐應對,展現高度人際智能-專訪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系主任-吳世傑教授(上)

大學體系包含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三個學群。社會科學是介於自然和人文之間的橋樑,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的問題」,不強調很主觀的意識和美感,而是強調「資料佐證」。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系主任吳教授說道:「政治經濟系是屬於社會科學的學系,而社會科學包括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和法律等。」由於涵蓋的知識範圍很廣,政經系畢業的學生,通常也能擁有比較廣泛的職涯選擇。 吳教授解釋:「大一和大二時,學生會修習一般政治系和經濟系的必修科目,大三之後,我們會要求學生自己選擇,朝向政治還是財經的方向去發展。」政治類的畢業生,除了去考政治研究所,很多也選擇去從事新聞記者、國會議員助理、或是參加NGO組織從事社會工作。經濟類的畢業生和管理學院的畢業生很類似,多半進入經濟研究所、財管、企管領域,有些學生也會直接去銀行和商界服務。「研究所才是專才的訓練,專注於專業知識的追求。」吳教授補充:「大學只是培養通才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與人相處的能力。」學生可以透過大學的課程,探索自己的興趣,結交不同科系的朋友,了解自己的才能,建立各領域的人脈。吳教授分享:「社團活動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能力和軟實力。」 政經人才:觀察人類現象、喜歡分析、發現社會問題 政治經濟系希望找到的學生,是對社會議題、對人有興趣的學生。吳教授強調:「政經系是用政治和經濟的層面來解釋社會議題。」他補充實際的議題有:「政府各種部門之間的權力分配、稀少資源的選擇、家庭分工、國家做決策時考慮的面向、政府必須犧牲哪些資源的發展來達到經濟的平衡等。」所以,學生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吳教授說道:「既然社會科學的重點是研究人,互動和合作也是錄取很重要的關鍵。」在面試中,評審老師們看不到學測的成績,因此面試的穿著、談吐、應對進退都是獨立的評分的標準。吳教授提醒學生:「評審老師們可能會問千奇百種的...
精通社會科學,注重關係經營-專訪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系主任-吳世傑教授(下)
法政學群, 財經學群

精通社會科學,注重關係經營-專訪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系主任-吳世傑教授(下)

提到對於高中學生在生活與時間分配的建議,吳世傑教授說:「高中學生除了上課要很專心以外,有時候也要花點心思在社會和家庭層面的學習。」若要精通社會科學,必然需要經營「與人」的關係。吳主任補充:「許多高中生很專心投入課業,很容易忽略和家人的相處,以為家人的犧牲是理所當然的。」 學生常常會把時間放在朋友身上,難免忽略家人的感受。吳主任建議:「追求學業之餘,回過頭來想一想在同一個屋簷之下的家人,多溝通、多吃點飯、多關懷彼此,多交心,這些都會成為自己和家人重要的資產。」 學習歷程檔案三大重點:自傳與成績、多元學習表現、傑出的成就 除了對社會科學的認識,以及對關係的經營以外,高中生還需要夠了解自己。吳主任提到:根據新課綱的標準,今年度大學端要開始審核高中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內容可以分為「自傳與成績」、「多元學習表現」、「傑出成就」等三個面向。吳主任詳細介紹各項重點: 一、自傳與成績 (1)自傳:不是流水式的自傳,不應該交代過多的家庭背景,重要的是要說明「為什麼想要挑這個科系?」。讓教授了解申請者的個性、對該領域的熱忱。確認學生是否了解該科系的課程與師資陣容。平時是否有看財經雜誌、今周刊、商業週刊、天下雜誌和遠見雜誌的習慣?是否積極關注時事的脈動? (2)成績:系所主要參照的科目包括「國文、英文和數學成績」,最重要的指標是「過去這三年來是否有穩定的成長?」,以成績審視申請者的學習動機和自學能力。 二、多元學習表現:除了課內的學習以外,非主流課程也是新的趨勢。多元的興趣像是第二外語、程式語言、理財、演說、選修財經相關課程等,在推甄時都會有更亮眼的成績。 三、傑出成就:主要包含英語檢定證書、證照考試、競賽獎項等。 教授們會在各個向度給予個別的分數,最後再加權平均,決定申請者是否適合此科系。申請者也應透過這樣反思的歷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對政治...
熱情、快樂、持續且專注的學習 – 專訪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綺年
法政學群

熱情、快樂、持續且專注的學習 – 專訪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綺年

「自從大學甄試方式改為多管道入學,其目的就在於盡量降低『一試定未來』的影響,並且期待在各種翻轉教學的過程中,帶領學生自主、自動且自信地探索未知的場域。而108課綱旨在更為強化此一學習『歷程』,也就是強調『過程』理當比『結果』更為重要。」任教大專院校已經十餘年的文化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綺年,分享了這些年參與系上招生及甄選工作的心得。她說,其實作為檢驗學習歷程成效機制之一的大學端,也非常期待透過更為精準且有效的甄試方式,達到求才與育才的目標。 從大學就是攻讀政治系本科、一路研讀到博士的王綺年教授說:「政治學的四大學習領域為政治理論、國際關係、公共行政與區域研究,基本教育目標在於介紹政治學專業知識,培育社會中堅人才;同時,也要灌輸多元價值理念,養成『民主寬容』態度;激發關心公共事務,鼓勵理性參與。近年來的各項重大衛生健康經濟社會等等議題,都讓我們不能置身於世界之外,因此,除了認識中外政府結構,更要訓練學生關注國際與兩岸發展,並且結合理論與實務。」所以,對於招收的學生,自然會期待他們具備主動探索與創造能力、人際互動與領導統御的能力,以及社會關懷與自省反思的能力。而身為政治系的學生,如何對現實社會進行深刻的理解與思辨,且能形構並提出具建設性的改善意見,不僅是高中時期需要培養,也是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要強化的部分。 強化師生間的探索互動、重點是多元的閱讀習慣 王綺年教授強調:「我們看到高中三年的相關基礎課程將是未來深化學習的基石!在學習過程中,求知態度與學習方式的建立,會決定個人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如何透過自身與同學及教師之間的學習探索互動,真的很重要!」其次,除了學業成績之外,她也鼓勵高中生一定要建立「多元」的閱讀習慣,才能強化個人對社會的理解與同理心。「很遺憾的,我們觀察到在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中,這一代的孩子好像比較缺少靜下心來閱讀與觀看的機會,對於文字的掌握度也...
專業、創意、彈性  是華麗外交官的堅實後盾 – 專訪北美司司長徐佑典
法政學群

專業、創意、彈性 是華麗外交官的堅實後盾 – 專訪北美司司長徐佑典

「外交官」聽起來就是個十足高大上的工作,外交官在做甚麼?有甚麼樣的挑戰?哪類人適合當外交官?我們邀請具有23年外交工作經驗的北美司司長徐佑典現身說法,跟我們一起來了解外交官工作。 徐司長開宗明義告訴我們:「外交官是辦理各項涉外事務、執行政府外交政策、並代表台灣與外國政府進行談判及協商等過程,以增進國家利益,並辦理接待訪賓的禮賓工作的公務員。」在這裡的關鍵字是「公務員」,換句話說,要成為外交官首先得通過國家考試中的「外交特考」,包含外交領事人員、外交行政人員、國際經濟商務人員考試等。徐司長補充說明,相較其他公務人員考試,外交特考特別重視考生的外語能力,有多達十多種的語文類組可選考,非常適合具有語文專才的同學們報考。 適應力、抗壓力、勇氣 外交工作三法寶 通過考試之後,屬於外交工作的挑戰才正式拉開序幕。徐司長笑著說,外交官的工作其實很像超級銷售員,差別在於外交官推廣的產品是自己的國家。每個外交官都必須非常了解台灣和駐地國的文化、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掌握最佳方式將台灣的獨特和美好讓駐地政府了解、接受並展開各種合作的可能方案。而這當中的關鍵就在如何取得信任。 一般人對外交官的既定印象可能是顏值高、口語表達能力好、社交功力一流…,徐司長笑著說,這些可能都是完成目標的輔助工具,如何取得對方的信任才是能否讓外交工作順利的關鍵。徐司長進一步說明,這些年來國人或許感覺到台灣的邦交國愈來愈少,外交工作的推展是否愈來愈困難?但在資深外交官的眼中,台灣在其他國家眼中獲得的肯定,其實比大家想像的多得多,例如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台灣防疫的優異表現,就深受各國政府肯定。 徐司長建議有志從事外交工作的同學們,首先要加強自己的外語能力,並提高自己的環境適應力和抗壓力,最好還要有無限的創意。有些外交官的駐點地可能生活環境不是太好,必須要有好的適應力才能樂在其中;更要訓練自...
對公共事務的興趣與助人的熱情,讓政治服務更貼心!專訪立法委員林奕華
法政學群

對公共事務的興趣與助人的熱情,讓政治服務更貼心!專訪立法委員林奕華

法政相關科系的畢業生,若從與人相關事務的思維、個人興趣的角度出發,最能學以致用的,當屬民意代表相關服務業或是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現任立法委員林奕華就以自己的學經歷現身說法,談談她的經驗和觀察,並且提供有興趣於法政相關科系的高中學生幾點實用的建議。 處理公共事務需要熱情、興趣,加上助人的同理心 林奕華立委畢業於台大政治系、美國賓州匹茲堡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從事民意代表及政務官的工作,可說是百分之百的學以致用。但眾所周知,民意代表必須透過選舉產生,有複雜的主客觀因素,並非一般人能輕易進入的工作。有過多年選舉經驗的林奕華就表示,選舉的複雜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包含選區、選民特性、政黨影響、個人魅力等等有形無形的因素,都左右著選舉結果;當選與否常與個人的熱情、專業度無關。因此,她並不建議年輕人將民意代表設定為第一的工作志向,但如果你真的對公共事務有著極高度的興趣,或許可以考慮從民意代表的助理開始。林奕華以她目前擁有的助理群來說明,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立法院的助理,一類是服務處的助理。立法院的助理工作內容有很大一部分是協助委員進行法案質詢,所以對法理的了解及撰寫質詢稿的能力就相對重要,且由於很多議題都具有時效性,常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法理內容並產出質詢稿,需要快狠準的專業度及抗壓性。 服務處的助理則以選民服務為主,面對五花八門的選民需求,選民的問題常牽涉許多不同局處的業務,除了需要有高度的耐心聆聽選民的問題、同理選民的焦慮之外,還需要對各主管單位的業務相對熟悉,才能迅速找出問題癥結,解決問題。林委員再三強調,從事民意代表服務相關工作,或許非必要是法政相關科系畢業,但一定要對公共事務有高度的熱情和興趣,且需有願意主動助人的同理心和行動力。 網路與數位化時代,公務部門也重創意 至於公務員的職能需求,林委員特別提到現在的公務員,除了執行例行事務之外,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