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比的是誰跑得完,而不是誰跑得快-專訪世界銀行集團顧問暨Qlarant資深數據分析師陳宣恩(上)

資深數據分析師與商業分析顧問陳宣恩,回想高中時期的心境:「雖然我當時並非前三志願的學生,但我很積極,到處尋找資源,甚至自學第一志願學生閱讀的英語雜誌。」高中時代的陳宣恩,每天都在上學之前找有趣的英文國際新聞,並放學後到圖書館閱讀數幾本當天的英文雜誌。「我會在word檔中貼上自己有興趣的文章,持續每天閱讀四千字。」陳宣恩分享:「對我來說,我分析過數學、英文以及國文長期的投資效益,並判斷英語是求學時代最需要培養的技能。」

「大學時,在聽力的部分,我會聽CNN和BBC,以及分析國際政治的頻道,每天聽一到兩個小時,把自己放在一個純英文的情境中。」陳宣恩補充。由於台灣的環境缺乏表達,建議應多花一些時間加強寫作。「寫作如果很強,巨構組織能力自然流暢,則口說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正向影響。我從高中開始一天練習兩篇寫作,一周練習六天,並開始透過大量閱聽英文節目強化自身語感。」如果用中文去學英文,那麼我們只會變得很會考試,但若能像母語人士用英文去學英文,用英英字典來學習,我們就能擁有母語人士的思路和語感,而敏捷的外語邏輯和內話句構,則可以發展成迅速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高一時,想到每個禮拜要準備的週考還有時常的英文小考,感覺疲憊不堪。於是下定決心,狠狠的超越學校的英語進度,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讀書計畫。」陳宣恩將自己在語言和升學過程的成長和成功歸於他所信奉的上帝,以及南湖高中張嘉桓老師和家人的支持。

「記得高一時有一個性向測驗,」陳宣恩回憶說:「當時我在人文、法律、政治和工程方面都很高分,但和家人討論過後選擇了第一類組。」身在考試導向的社會中,陳宣恩回顧:「我把自己放在高速衝刺實力的軌道上,知道自己首先要考好,才會知道自己想要讀哪一個校系。」高中時發奮圖強的宣恩,基於同儕間的競爭感以及自我認同的驅力,順利考進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並持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讀書計畫擬定關鍵:明確性與可行性

陳宣恩分享:「每當我在擬定讀書計畫時,有兩個最重要的指標:一、計畫要很『具體明確』 ;二、計畫要是『可行的』。」每天看到讀書計畫的那一霎那,就要能馬上會意到當天的進度,計畫越具體就越有可能達成。「若真的有幾天做不到沒有關係。」陳宣恩說道:「要接受自己有做不到的事情,同時也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去擬定一個更可行的計畫。」計畫再完美、可行性太低也不會是一個好的計畫。「記得有一次,我看著70多篇積欠的雜誌文章,深刻思考過後,決定一筆勾銷,隔天重新開始。」

除了讀書以外,持續的運動、生活態度和擴大視野,也是陳宣恩在求學階段印象最深刻的學習。每天放學打球和周末去教會的習慣,讓宣恩在應考期間保持身心健康,也培養穩固的人際支持系統。「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考上不理想的校系人生就結束了,即便現在稍微落後,還是有機會在下一個階段再追回來。」不要把成績看得太重,跟自己有交代是最重要的,要常常告訴自己:「只要我有把進度完成,對自己有交代,我可以考壞沒有關係。」陳宣恩笑說:「到頭來是比誰跑得完,不是誰跑得快。」

繼續閱讀:突破資源的限制,持續超越每一天的自己-專訪世界銀行集團顧問暨Qlarant資深數據分析師陳宣恩(下)

世界銀行集團顧問暨Qlarant資深數據分析師陳宣恩:「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考上不理想的校系人生就結束了,即便現在稍微落後,還是有機會在下一個階段再追回來。到頭來是比誰跑得完,不是誰跑得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