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宜談吐應對,展現高度人際智能-專訪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系主任-吳世傑教授(上)

大學體系包含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三個學群。社會科學是介於自然和人文之間的橋樑,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的問題」,不強調很主觀的意識和美感,而是強調「資料佐證」。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系主任吳教授說道:「政治經濟系是屬於社會科學的學系,而社會科學包括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和法律等。」由於涵蓋的知識範圍很廣,政經系畢業的學生,通常也能擁有比較廣泛的職涯選擇。

吳教授解釋:「大一和大二時,學生會修習一般政治系和經濟系的必修科目,大三之後,我們會要求學生自己選擇,朝向政治還是財經的方向去發展。」政治類的畢業生,除了去考政治研究所,很多也選擇去從事新聞記者、國會議員助理、或是參加NGO組織從事社會工作。經濟類的畢業生和管理學院的畢業生很類似,多半進入經濟研究所、財管、企管領域,有些學生也會直接去銀行和商界服務。「研究所才是專才的訓練,專注於專業知識的追求。」吳教授補充:「大學只是培養通才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與人相處的能力。」學生可以透過大學的課程,探索自己的興趣,結交不同科系的朋友,了解自己的才能,建立各領域的人脈。吳教授分享:「社團活動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能力和軟實力。」

政經人才:觀察人類現象、喜歡分析、發現社會問題

政治經濟系希望找到的學生,是對社會議題、對人有興趣的學生。吳教授強調:「政經系是用政治和經濟的層面來解釋社會議題。」他補充實際的議題有:「政府各種部門之間的權力分配、稀少資源的選擇、家庭分工、國家做決策時考慮的面向、政府必須犧牲哪些資源的發展來達到經濟的平衡等。」所以,學生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吳教授說道:「既然社會科學的重點是研究人,互動和合作也是錄取很重要的關鍵。」在面試中,評審老師們看不到學測的成績,因此面試的穿著、談吐、應對進退都是獨立的評分的標準。吳教授提醒學生:「評審老師們可能會問千奇百種的問題,不會回答沒關係,他們主要是想看學生的性格和臨場反應。」活潑還是內向?是否有思考過這些社會問題?吳教授強調:「社會議題需要我們勇敢地去挖掘出來、去表達,因此需要大量與人互動。若學生的個性活潑一點、能溝通合作是更有優勢的。」因此,很多政經系的老師都認為,口說與臨場的表達方式,往往比考試成績更加關鍵。

繼續閱讀:精通社會科學,注重關係經營-專訪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系主任-吳世傑教授(下)

中山大學政治經學系吳世傑教授:「社會議題需要我們勇敢地去挖掘出來、去表達,因此需要大量與人互動。若學生的個性活潑一點、能溝通合作是更有優勢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