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播學群

持續學習 人生無極限 – 專訪前高級訂製服設計總監簡葳
大眾傳播學群

持續學習 人生無極限 – 專訪前高級訂製服設計總監簡葳

因為被廣告雜誌吸引,被資深前輩廣告人孫大偉圈粉,喜歡畫畫的簡葳,從高中就立定志向做廣告。於是在同學們努力念書的時候,她忙著參加各種競賽,也尋找到廣告公司打工的機會。說打工,其實就是打雜,但憑著積極熱情、勇往直前的性格,簡葳為自己打出了一片天。 廣告設計科班出身的簡葳,有著扎實的基本功,但如同老話說「計畫趕不上變化」,進入社會之後,簡葳很快就發現,廣告公司裡需要的除了設計人才之外,還需要行銷、業務、文案等等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尤其學校念的理論,和企業需要實作的技能,可能不盡相同,必須做好不斷學習的心理準備。 簡葳從設計到行銷,再到攝影、飯店公關、高級訂製服設計總監,到現在的品牌經營顧問。這麼多元的工作歷程,不是因為滾石不生苔,而是在每一個崗位上做到一個高度後,發現再走下去可能與人生規劃發生分歧後,便決定傾聽自己心中的聲音,勇敢做出追求下一個目標的抉擇。 感恩並敢於不同 簡葳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職場人生,充滿貴人的協助,和敢與人不同的堅持。她發現自己熱愛學習,也慣性的超前部署,總想著自己的下一步要往哪裡去。訪談中我們詢問簡葳,每個人都適合這樣勇敢的與眾不同嗎?簡葳笑著說,他始終相信每個人都應該盡可能多嘗試,不要自我設限,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你的心會告訴你想往哪裡去。 簡葳同時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盡可能保持靈活的心態,敢讓自己歸零,也避免落入人云亦云的群眾盲目心理。可以計劃性的為自己設定3年的短期目標,並具體的規劃達成目標的做法,然後按部就班地往目標前進。當你一次一次的達成3年的短期目標後,會發現身上又多了幾樣讓實力變得更強大的寶物,慢慢的寶物愈來愈多,人生選擇權也將變得愈來愈寬廣。 簡葳強調健康的重要,年輕人彷彿有用不完的精力,卻可能無意間損傷了健康,提醒年輕朋友要注意保養,強健的體魄絕對是奮鬥最重要的本錢。不論是高中生、大學生,甚至步入社會...
業精於勤 荒於嬉 努力耕耘必能微笑豐收- 專訪玄奘大學李承中老師
大眾傳播學群

業精於勤 荒於嬉 努力耕耘必能微笑豐收- 專訪玄奘大學李承中老師

當人們不再慣性的打開電視收看新聞,對記者報導的內容不再相信,平面媒體一家家的結束營運,在這個空前的媒體大變身時期,如果你仍對廣播、電視和新聞相關領域情有獨鍾,你可以做些什麼?如何讓自己和理想中的職業接軌?我們邀請玄奘大學廣播與電視新聞學系李承中老師為大家細說分明。 認真努力 是突破困境的不二法門 電視新聞相關工作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是許多年輕學子心之嚮往的工作領域,有著高度挑戰與成就自我的機會,光鮮亮麗的職業風采吸引著眾人的目光。但幾經周轉、物換星移,伴隨著網路傳播的崛起,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大環境的改變,讓電視新聞相關工作逐漸褪去耀眼的色彩。李承中從平面及廣電媒體採訪記者到新聞主管最後擔任廣播電台台長,親身參與了新聞與廣播產業的更迭興衰,對於現在到未來的發展,仍未失去希望。他不斷告訴同學們,只要肯認真學習、努力嘗試,機會仍為做好準備的人保留。 李承中老師鼓勵同學們在學期間,除了學校的基本功課業要打好基礎,也應在了解自己的不足後,學習並補強自己的弱項。他建議對自己的咬字發音不夠有信心的同學,可以搜尋坊間經營良好的正音班進修,他曾目睹同學在上課前後判若兩人的表現的驚人效果。如果想克服自己容易緊張、怯場的問題,就更該把握每一次發表意見和說話的機會,在一次次的嘗試中,修正問題,並強化自信心。而對於站在螢幕前沒把握的同學,可以精進幕後製作的相關技術與知識,期許自己成為一流的幕後工作人員。 當網紅也需要多讀書 千禧世代後出生的年輕學子,大多在進入大學之前,就已熟悉網路世界裡的各種玩法,走向自媒體之路,更受到年輕一代的青睞。如果能運用學校提供的系統性知識,將可讓自己少走許多冤枉路,並且掌握創造自我風格的技巧,知道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硬道理。沒有知識會白學,所有的累積,都將成為台上風光的最佳助益。也該抓住每一次參與競賽的機會,知己知彼,讓自己知道作...
透過語言掌握世界脈動,成為全方位新聞人才- 專訪國際新聞編譯栗筱雯
大眾傳播學群

透過語言掌握世界脈動,成為全方位新聞人才- 專訪國際新聞編譯栗筱雯

考上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之後,栗筱雯才知這個專門的語言科系,對於女性職涯發展限制頗大,便轉至英語系就讀。「大四『翻譯與習作』這門課讓我初次感受語言轉換的奧妙,我對翻譯產生興趣,也影響求職考量。」 畢業前後,栗筱雯嘗試的工作都與外語有關:先在兒童美語班兼課,後來考進報社的國際新聞編譯組。「剛入行時處理影劇新聞,像是電影明星、流行音樂的報導。後來主管要求我寫體育新聞,那是我完全沒興趣的領域。我分到的路線是美國大聯盟職棒,比賽規則從頭學,認識各隊歷史、王牌、強弱項...,早年辦公室電腦上網不便,網路資源也少,有疑問就找機會請教前輩,遇到看不懂的俚語就一一查字典,查不到的只能厚臉皮問人;下班回家上網惡補,但早年家用網速很慢,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新聞工作分秒必爭,當場克服不了的難處都得設法閃過去。」 擔任新聞編譯五年多,栗筱雯選擇成為影片與書籍的自由譯者,「工作節奏與新聞編譯大大不同」,翻譯書籍更讓她磨練出更多專注力和耐性。 自由譯者做了大約六年,栗筱雯進入台灣《蘋果日報》擔任新聞編譯,「即使在相同行業轉職,仍得從頭適應。比如,我說話囉唆,寫文章落落長,然而《蘋果》版面主角一向是搶眼的照片,無需大量文字搭配,撰稿時必須把精彩或實用的資訊盡量塞進有限的篇幅,我真心覺得很不容易。」 過了一年,栗筱雯調任《蘋果》採訪中心,起初多以電話採訪撰稿,後來陸續協助主管派工、彙整題材、核稿,一做十多年,直到今秋回任編譯。她說,寫作精確簡潔是新聞工作的基本條件,許多軟實力也不可或缺,例如溝通、效率、信任。「信用是很珍貴的。能為小事情負責,主管才會考慮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你。新聞工作很多環節牽涉團隊合作,還有主管同事對你的信任,成功不必在我,為人作嫁是常有的事。效率和責任感是新聞工作者必備特質。」 新聞工作七大必備知能:趨勢、查證、寫作、膽識、自律、人脈、創意 一、堅持志趣...
我適合走大眾傳播嗎?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探測指標! -專訪中時新聞網執行副總編輯何勁松
大眾傳播學群

我適合走大眾傳播嗎?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探測指標! -專訪中時新聞網執行副總編輯何勁松

「站在新聞的現場,去別人無法抵達的地方,見別人無法見到的人,見證一件事成為歷史的瞬間,對我來說,是作為記者最大的價值。」中時新聞網執行副總編輯何勁松,歷任中視國際中心記者、北京特派記者、中視國際中心副主任,中時新聞網社群發展暨應用程式經理,以數十年的深耕,見證了新聞產業在數位浪潮下的翻轉革新。他直言,網路打開了觀看的可能性,然而,新聞工作不變的本質,始終是那一份「追求真實」的心。 「說實話,新聞記者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大家放颱風假時,你得到水深及腰的災區去連線,如果沒有一份使命感,很難堅持下去。」何勁松說。所以,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這條路」是重要的第一步,而「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探測計。 觀察一下自己,平常如何與世界連結?最喜歡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愛PO照片、發限動,IG經營得怎麼樣?什麼樣的元素效果最好?光是這些社群媒體的操作經驗,就已經是掌握數據的開始。或者,也許你玩噗浪,河道上一堆人轉傳,代表你很愛交朋友、熱愛傳播訊息的感覺,這也是一個適合傳播科系的指標。 帶著好奇的眼睛探索世界,養分就在其中 從這裡確立了大方向,接著,就是實務經驗的累積了。從出生起就與手機、電腦為伍的新世代,天生就具有數位力的優勢,知道當前最夯的App、最多人聚集的通訊軟體、最受歡迎的遊戲,發展自己的觀察與體會,就是獨樹一格的學習履歷。 他舉電視節目為例,要製作一則電視節目,關係到節目腳本、美學設計、鏡頭呈現,不同類型的節目,需要截然不同的風格和配置。如果是有志投入廣電領域的「電視兒童」,別人看電視是休閒,對你來說卻是默默累積學習履歷的好時機。「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麼?如果由你擔任製作人,你有什麼想要改進的?問問自己這些問題,讓自己的思維從學生,升等為專業人士。思考的過程,就是你獨一無二的成績單。」 此外,很多報社、電視台也提供實習的機會,即使只是不支薪的實習生,...
贏在起跑點?要贏就贏在終點-專訪台灣三星電子線上事業部行銷副理林翰 (上)
外語學群, 大眾傳播學群

贏在起跑點?要贏就贏在終點-專訪台灣三星電子線上事業部行銷副理林翰 (上)

現任台灣三星電子線上事業部行銷副理的林翰,自認是個對凡事有「態度」的人。即便在求學時期飽受挫折,甚至遭到退學,但是他從來沒有認為那就是人生的終點。經過的嘗試與探索,林副理到達了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位置,以他的熱忱和實力帶領許多最高學府的畢業生,在企業中成長。「大學培養的是個人的素養,和未來的就業沒有絕對的相關。」三星行銷副理林翰說。許多高中生和家長們對於選擇大學科系感到非常焦慮,但林翰強調:「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大學的科系不能確保未來的志向,學校所學和職場之間的斷層,並不是文憑可以填滿的。」他補充:「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開闊的胸襟,把握每一個實戰機會與經驗。」 林翰在高中時期,曾以為自己對心理學很有興趣,但是進入心理系就讀以後,卻發現自己原來對於「鑽研理論」完全沒興趣,甚至在大二上時遭到退學。當時他別無選擇,只好重考,進入了以實務為重的「世新廣電系」。不同於其他廣電系的學生,林翰很清楚「興趣」和「專長」是兩件事。「興趣能讓自己獲得樂趣,專長則能讓自己獲得收入。」他笑著說:「我喜歡拍電影、做節目,這是我的興趣,但我不會把它當作我吃飯的工具,因為如果我的興趣變成我的收入來源,我就再也不能自在地享受它了。」因此在學生時期,他透過尋找不同的打工機會,發展自己的專長。 脫穎而出的關鍵:解決問題的能力 和許多人一樣,林翰在大學期間嘗試過許多工作,不管是直排輪老師、補習班招生人員、還是當小瓜呆哥哥在小學門口發餅乾。林翰發現,透過多元的工作可以精進自己,而不斷在工作中不停的觀察客戶的需要,進而提出解決方案, 自然就能承擔更多的責任,並因此受到提攜。這個領悟讓他在大學時就成為活動督導,幫公司管理工讀生和活動績效。林翰回顧:「從打工的過程中,我總是主動觀察客戶或是客人,他們的需要是什麼,積極的找尋對應的資源滿足他們。這樣的工作態度,也給當時是客戶之一的三星公司(承辦人),留下了...
在職場,英文仍然是優勢-專訪台灣三星電子線上事業部行銷副理林翰(下)
外語學群, 大眾傳播學群

在職場,英文仍然是優勢-專訪台灣三星電子線上事業部行銷副理林翰(下)

講到職場優勢,現任三星事業部行銷副理的林翰跟我們分享:「『英文』是職場上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語言沒有程度之分,只有熟不熟練。」林翰說:「不是很會背單字和句型就是英文好,『聽』和『說』的能力才是讓你在職場上脫穎而出的關鍵。」在台灣,英語閱讀和寫作往往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英語聊天的藝術」卻常常是讓我們在職場具備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林翰補充道:「時不時用英語聊點時事、國際上的人名和地名、甚至是自己的興趣等,都是高中生就可以挑戰的方向。」 實務上,林翰建議:「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專長在哪裡,也可以依照『經濟能力』,決定你要讀的科系是哪一種。」經濟上比較有需要的學生,如果有能力,可以選擇需要深度進修的專業,例如會計、法律、心理系等,因為在未來會比較容易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若是沒有經濟壓力或不太須考慮經濟穩定的學生,也許是來自於小康家庭,那麼就可以先以涉獵的「廣度」為主,如同林翰的選擇:「去多方認識人,了解不同的場合和環境,了解大家都在做些什麼?再來做選擇。」 多方探索興趣與專長:避免自我設限 林翰回想當初選擇世新大學廣電系的決定:「在我沒有財務自由之前,我不可能自己做自己的節目、拍自己的電影,所以我選擇廣電系,不是為了未來的工作,而是為了體驗只有大學才有機會可以做的事。」出社會以後,林翰坦言:「根本不會再有那麼完整的時間經營自己的『興趣』,但是,仍然可以保有對音樂與影音的熱忱。」學生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未來在職場上才能平衡工作和生活,也才能在自己的專長上培養成就感。 面對現今不斷有許多新的領域與產業興起,林翰也鼓勵學生:「不要因為你畢業於某一個科系,就限制自己只能做相關科系的工作。」畢業於廣電系,並沒有限制林翰探索、追尋職涯寬廣的可能性。「若你是畢業於資工系,在一個以電商為主的新闖公司需要懂資工的行銷人才時,只要你願意學、願意做,你自然就比別...
周全細緻的處事態度,築夢踏實的人生哲學 -專訪前聯旭廣告ADK業務經理趙憲慈
大眾傳播學群, 文史哲學群

周全細緻的處事態度,築夢踏實的人生哲學 -專訪前聯旭廣告ADK業務經理趙憲慈

雖然曾經擔任聯旭廣告ADK業務經理,但趙憲慈並非在就學時,就知道自己未來的志向。細心、專注、思考周全的她,帶著法文系的背景,選擇進入了廣告相關的出版社工作。「我期許自己要做到比別人預期的更多。」趙憲慈分享:「我不怕麻煩,也不怕扛責任,因為我知道這些最終都會累積到自己的身上。」擔任出版社業務一段時間後,趙憲慈正式被邀請進入廣告公司工作,並在五年以後進入聯旭廣告ADK擔任業務經理。 「我很推薦唐心慧的書,她是奧美廣告公司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趙憲慈分享:「身為女性,我也希望自己在職場上能產生影響力。」即便廣告圈通常不聘請非廣告系的畢業生,但趙憲慈在剛出社會時,毅然決然離開了高薪且光鮮亮麗的空服員一職,勇敢追尋自己有興趣的廣告業。透過不斷的自我探索和專業提升,仍然進入了理想中的職務。 往大方向發展,不侷限於學群或系名 在法文系,趙憲慈修習了許多法國的歷史名著、聖經和法文溝通會話的技巧。本來以為畢業後只能做翻譯或是考外交官,但大學的一堂通識課,拓展了趙憲慈的視野和生涯潛能。「老師請法文系畢業的學長姐回來分享他們的工作。」趙憲慈說道:「這些學長姐在各個領域都有很好的表現,有些人在故宮博物院做藝術相關的工作、有些人在做策展、有些人在酒商工作。」趙憲慈才發現,原來不需要侷限自己的學歷,更不需要侷限自己。 「在學期末,老師請我們準備完整的履歷表、自傳和個人經驗,請各領域的學長姐為我們進行模擬面試。」趙憲慈補充:「這些與職場接軌的課程,都讓我在工作上更得心應手。」 除了實務類型的課程以外,趙憲慈也鼓勵學生透過生涯測驗、興趣測驗和廣泛的閱讀來充實自己。測驗可以讓我們加深認識,發現自己的特質,探索自己的喜好。像是有些人對文字特別敏感、對藝術美感特別有興趣,或是對理科特別好奇。「往大方向去發展!」趙憲慈強調,「真的不要限制了自己」。最後,「課外閱讀」也是趙憲慈送給學...
找出往前走的意義,讓熱情持續下去!-專訪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謝馨慧 (下)
大眾傳播學群

找出往前走的意義,讓熱情持續下去!-專訪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謝馨慧 (下)

謝馨慧在高雄長大,家裡賣滷肉飯,看著父母賣命工作,年幼時的她,曾經覺得人生真苦。「所以當時唸書是擔心以後吃不飽。但現在不一樣了,很多年輕人進入新創企業,是為了改變世界。有目標,就會有動機,想幫助別人,自己就會獲得力量。幫助別人後,有了成就感,又會有動力持續下去。這才是學習的正向循環。所以,一定要找到往前走的意義。」謝馨慧認真地說。 她回憶,自己剛進入奧美時,根本沒想過要當總經理。「我也不覺得我當得上總經理,但後來為什麼坐上總經理的位置?因為我的目標,就是把這個行業最好的知識都學起來,幫助我的客戶成功!我的動力始終是學習。」 這就是屬於謝馨慧「往前走」的意義,也是她最核心的成功心法。從經驗裡學習裡怎麼克服困難,有了戰功以後,想不被老闆看見也難。真正的本事是建立在自己身上的。熱愛音樂,就把音樂聽個透徹,音樂怎麼做出來?為什麼這樣好?那樣壞?先從中找到樂趣,才來決定目標、摸索方法。 未來,需要更多元彈性的技能 「現在的高中生要迎向的是什麼樣的未來?是電影場景變成現實世界,一定非常刺激、非常精彩。也許他們幾年後畢業,汽車可以飛上天,自動車都上街了。所以現在要練習的是『更快速、更彈性的解任務技能』,」謝馨慧分析,未來的工作將不限定於單一職位,「斜槓」會越來越普遍,工作將是「任務導向」,聚集一群人一起完成某個目標,解散後又是另一批人重新聚合。 職涯上的「升等」也不再像是爬樓梯,做完實習生升正職,慢慢一階一階往上爬。在一指連結全世界的網路時代,橫向擴展也會成為重要趨勢。在自己的特質和興趣之上累積多元的技能,就像在搜集拼圖,完整專屬於自己的職涯圖像,才是「未來工作」的形貌。 從「生活」出發,讓特質變特長! 回頭來看在高中教育現場熱騰騰的「108課綱」與「學習檔案」,該如何把「自己的特質」和「未來的工作趨勢」對焦呢?對於有志往公關、傳播相關領域發展...
對自己的興趣誠實,是探索的第一步!-專訪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謝馨慧(上)
大眾傳播學群

對自己的興趣誠實,是探索的第一步!-專訪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謝馨慧(上)

高一差點留級、高二轉組、高三重考,當年跌跌撞撞「找自己」的灰姑娘,用不到15年的時間,搖身一變,成為台灣奧美集團第一位從實習生做起的董事總經理。 這是謝馨慧。如今,人們看見的常是她做董事總經理的風光亮麗,畢竟這份令人稱羨的人生成績單,乍看之下,完全符合了傳統社會「目標明確、一路順遂」的深切期許。不過事實是,這份勇往直前的堅毅背後,是一條從困惑出發的自我探索之旅。出發之前,她也曾困惑不已。 高中時期,謝馨慧理化好,念了自然組,翻開志願表,卻驚覺沒一個喜歡的科系,怎麼辦?17歲的她,決定轉組,把過去所學打掉重練。「我一開始選了偷懶的路,迷路了才領悟,偷懶的路並不是捷徑,」謝馨慧笑著說:「明明有些書就是念起來有興致,有些科目只想混過去一點也不想讀。所以先對自己的興趣誠實,這是探索的第一步。」 從電視兒童到總經理的秘密 謝馨慧形容自己「雞婆」、「愛講話」,而且從小就是「電視兒童」,這三個在大人眼裡「沒出息」的特質,卻是她日後邁入台灣奧美集團的起點。所謂的天賦,其實就是「只有你能做到的事」,每一個人獨一無二的性格特質,都能夠成為自己的優勢。 求學時期,謝馨慧不管碰上大考小考,電視通通照看不誤,別人看電視是誤了正事,她卻看出了意思。「為什麼這部劇好看、那個節目不好看?我邊看邊找成功的方法,越看越想拍影片。」謝馨慧自我分析:「那愛講話呢,就是喜歡溝通呀,雞婆熱心,愛當和事佬,不就是幫兩方牽線協調嗎?三個特點加起來,路就出來了,讓我決定報考傳播科系。」 當你真心要做一件事,阻礙就只是挑戰! 從「真實的自己」中找到了獨特的亮點,對未來就沒了迷惘,多了篤定。即使第一次聯考距離上榜還差一百多分,依然沒有澆熄謝馨慧的熱情。重考一年後,她進入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立刻一口氣找了四個實習,從電視台、廣播、報社到公關產業,實際走過一遭,選定了公關產業,自此長長...
讓閱讀習慣,累積學習的最大資產!- 專訪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
大眾傳播學群

讓閱讀習慣,累積學習的最大資產!- 專訪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

聊起學業以外的自我學習方法,「閱讀」是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給孩子的成長錦囊。 擁有紐約市立布魯克林大學廣電碩士、台大EMBA的高學歷,阮淑祥曾任非凡電視新聞網總監、台視記者兼主播、紐約世界電視台製作人、美國華府的報社記者、中華信評資深協理等,隨後加入台灣大哥大擔任公共事務處處長,並兼任台灣大哥大基金會秘書長,在媒體的資歷相當深厚。對於數十年來新聞媒體的產業變化,感觸良多。 身處數位時代,假新聞流竄、自媒體崛起,新聞業界的職務配置,也與過往大不相同,往往讓渴望進入新聞產業的新秀感到無所適從。不過,阮淑祥認為,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擁有「跨領域知識」及「說故事的溝通力」都是經得起時代變遷考驗的基本功。 畢竟,無論是什麼型態的媒體,代表的都是一份「傳播的影響力」。所以不是「只要會寫新聞稿」就足夠,作為提供資訊的隘口,必須有能力確保觀點的真實性與包容性,不流於偏狹、膚淺。 用「閱讀」延伸出跨領域觸角 而跨領域的知識該怎麼來?就有賴於廣泛「閱讀」的奠基了。 阮淑祥回憶,谷歌出現以前,記者常需要跑圖書館、研究機構搜集資訊,「甚至會翻百科全書,因為花了很大量的時間閱讀、辨識資訊來源,累積出很扎實的查證功力」。 反觀這個資訊爆炸的當代,網路上的資訊往往輕薄短小而碎片化,雖然有助於快速且大量的匯集資訊,但如果長期只倚賴網路來汲取資訊,雖然看似方便、快速,卻容易讓大腦的注意力被外界帶著走,也很難整合出系統化、脈絡化的全貌。就像前進時一直專注在地圖上的某個小點,卻忘記偶爾抬頭看看整張地圖的全貌。 「尤其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會把我們分隔為一個個的同溫層,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常常『跟我們想要價值認同的一樣』,看不到反對派的說法,久而久之,獨立思考與批判思考的能力,就慢慢被淹沒在從眾的喧囂中了。」她頓了頓,進一步補充:「假新聞也是因此趁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