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上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之後,栗筱雯才知這個專門的語言科系,對於女性職涯發展限制頗大,便轉至英語系就讀。「大四『翻譯與習作』這門課讓我初次感受語言轉換的奧妙,我對翻譯產生興趣,也影響求職考量。」
畢業前後,栗筱雯嘗試的工作都與外語有關:先在兒童美語班兼課,後來考進報社的國際新聞編譯組。「剛入行時處理影劇新聞,像是電影明星、流行音樂的報導。後來主管要求我寫體育新聞,那是我完全沒興趣的領域。我分到的路線是美國大聯盟職棒,比賽規則從頭學,認識各隊歷史、王牌、強弱項…,早年辦公室電腦上網不便,網路資源也少,有疑問就找機會請教前輩,遇到看不懂的俚語就一一查字典,查不到的只能厚臉皮問人;下班回家上網惡補,但早年家用網速很慢,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新聞工作分秒必爭,當場克服不了的難處都得設法閃過去。」
擔任新聞編譯五年多,栗筱雯選擇成為影片與書籍的自由譯者,「工作節奏與新聞編譯大大不同」,翻譯書籍更讓她磨練出更多專注力和耐性。
自由譯者做了大約六年,栗筱雯進入台灣《蘋果日報》擔任新聞編譯,「即使在相同行業轉職,仍得從頭適應。比如,我說話囉唆,寫文章落落長,然而《蘋果》版面主角一向是搶眼的照片,無需大量文字搭配,撰稿時必須把精彩或實用的資訊盡量塞進有限的篇幅,我真心覺得很不容易。」
過了一年,栗筱雯調任《蘋果》採訪中心,起初多以電話採訪撰稿,後來陸續協助主管派工、彙整題材、核稿,一做十多年,直到今秋回任編譯。她說,寫作精確簡潔是新聞工作的基本條件,許多軟實力也不可或缺,例如溝通、效率、信任。「信用是很珍貴的。能為小事情負責,主管才會考慮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你。新聞工作很多環節牽涉團隊合作,還有主管同事對你的信任,成功不必在我,為人作嫁是常有的事。效率和責任感是新聞工作者必備特質。」
新聞工作七大必備知能:趨勢、查證、寫作、膽識、自律、人脈、創意
一、堅持志趣莫忘觀察趨勢:
現在出路廣泛的科系,未來不一定有相同機會;反之亦然。選定科系後也要多觀察社會、世界轉變的方向和趨勢。栗筱雯舉例:「三十年前韓語系組算冷門,後來韓風興起,韓語人才頓時搶手;伊拉克戰爭令全球關注阿拉伯世界,阿語系老師成了電視節目嘉賓。大眾傳播這門學問是應用型的,很多優秀的新聞工作者並非新聞科班出身,累積素養靠的是勤學、觀察。」她還提供另一個角度的觀點:「非新聞系的畢業生進新聞業工作,很可能具備私房優勢。例如,主修理科與護理的人處理學術、保健題材,更能寫出淺白易懂的報導。」
二、分析與查證:
學習分析他人的說詞、整合資料,進行思辯與查證。栗筱雯笑說:「不要太輕易相信別人。思辨與查證是新聞工作重要的倫理。」
三、寫作精確簡潔:
這是值得每個人培養的能力,可從組織、創意兩個層面實踐。栗筱雯舉例,在臉書或IG發文、構思標語、寫履歷,都能累積實力。「用大眾能理解的方式傳達知識,才是新聞工作者的真功夫。」
四、膽識與效率:
栗筱雯建議及早訓練自己勇敢發問、針對關鍵提問,問與答都應該簡明具體,口齒清晰,不疾不徐。「新聞工作者常與他人互動。注重溝通效率,工作會更順暢。要尊重每個人的時間。」
五、自律有助建立自信:
新聞工作者的職場接觸面、個人興趣多半都很廣泛,這時更需要做好時間管理。栗筱雯強調:「事情老是做不完,最受衝擊的會是自信心。」
六、重視人際關係:
新聞工作往往靠合作方能完成,人脈就是關鍵助力。栗筱雯分享:「練就快速建立關係的技巧,應對進退不失禮,很有用處。這不是討好奉承,而是想清楚如何措辭,抓準時機展現誠意、建立交情。」
七、抗壓性與創意:
「新聞工作不輕鬆,大小事都得完成。沒有誰是完美的,盡力而為,找適當時機展現獨特觀點,一步步建立自己的風格。妙的是,壓力有時也能激發創意。」栗筱雯鼓勵學生:「為了社會國家努力,新聞工作可以是很有尊嚴的事業,歡迎年輕人來挑戰。」

栗曉雯:「不要太輕易相信別人。思辨與查證是新聞工作重要的倫理。並且要學習用大眾能理解的方式傳達知識,才是新聞工作者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