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適合走大眾傳播嗎?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探測指標! -專訪中時新聞網執行副總編輯何勁松

站在新聞的現場,去別人無法抵達的地方,見別人無法見到的人,見證一件事成為歷史的瞬間,對我來說,是作為記者最大的價值。」中時新聞網執行副總編輯何勁松,歷任中視國際中心記者、北京特派記者、中視國際中心副主任,中時新聞網社群發展暨應用程式經理,以數十年的深耕,見證了新聞產業在數位浪潮下的翻轉革新。他直言,網路打開了觀看的可能性,然而,新聞工作不變的本質,始終是那一份「追求真實」的心。

「說實話,新聞記者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大家放颱風假時,你得到水深及腰的災區去連線,如果沒有一份使命感,很難堅持下去。」何勁松說。所以,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這條路」是重要的第一步,而「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探測計。

觀察一下自己,平常如何與世界連結?最喜歡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愛PO照片、發限動,IG經營得怎麼樣?什麼樣的元素效果最好?光是這些社群媒體的操作經驗,就已經是掌握數據的開始。或者,也許你玩噗浪,河道上一堆人轉傳,代表你很愛交朋友、熱愛傳播訊息的感覺,這也是一個適合傳播科系的指標。

帶著好奇的眼睛探索世界,養分就在其中

從這裡確立了大方向,接著,就是實務經驗的累積了。從出生起就與手機、電腦為伍的新世代,天生就具有數位力的優勢,知道當前最夯的App、最多人聚集的通訊軟體、最受歡迎的遊戲,發展自己的觀察與體會,就是獨樹一格的學習履歷。

他舉電視節目為例,要製作一則電視節目,關係到節目腳本、美學設計、鏡頭呈現,不同類型的節目,需要截然不同的風格和配置。如果是有志投入廣電領域的「電視兒童」,別人看電視是休閒,對你來說卻是默默累積學習履歷的好時機。「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麼?如果由你擔任製作人,你有什麼想要改進的?問問自己這些問題,讓自己的思維從學生,升等為專業人士。思考的過程,就是你獨一無二的成績單。」

此外,很多報社、電視台也提供實習的機會,即使只是不支薪的實習生,一開始只能做些簡單的事情,跑腿、影印、訂餐盒等,但在執行的過程中,留心觀察媒體機構的運作方式,以及線上的工作者怎麼拍片、寫稿、編輯,帶著一雙充滿好奇、渴求新事物的眼睛,即使是實習的經驗,也能成為珍貴的養分。

只要目標明確,其實不必太擔心自己不經意就「走錯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樣的經驗,會成為未來大鳴大放的關鍵。何勁松分享自己與知名YouTuber「HowHow」深談的內容。HowHow雖然是經濟系出身,但大學時印象最深的一堂課,卻是廣電系的實作課程。為什麼?因為課程中深入解析了各種拍攝技巧,剪輯、運鏡、分鏡的技術,都成為他後來發展YouTuber事業的工具箱。

不論時代怎麼變,人類永遠有接收資訊、與人連結的渴望,傳遞知識,是一個永不退潮流的工作。差別只是,你熱愛什麼樣的形式?站在五光十色的傳播大門前,對你來說,最有價值的事,又是什麼呢?怎樣更有創意、更精準、更專業的展現自己的影響力?屬於你的學習履歷,也許就從這裡開始。

站在新聞的現場,去別人無法抵達的地方,見別人無法見到的人,見證一件事成為歷史的瞬間,對我來說,是作為記者最大的價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