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習慣,累積學習的最大資產!- 專訪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

聊起學業以外的自我學習方法,「閱讀」是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給孩子的成長錦囊。

擁有紐約市立布魯克林大學廣電碩士、台大EMBA的高學歷,阮淑祥曾任非凡電視新聞網總監、台視記者兼主播、紐約世界電視台製作人、美國華府的報社記者、中華信評資深協理等,隨後加入台灣大哥大擔任公共事務處處長,並兼任台灣大哥大基金會秘書長,在媒體的資歷相當深厚。對於數十年來新聞媒體的產業變化,感觸良多。

身處數位時代,假新聞流竄、自媒體崛起,新聞業界的職務配置,也與過往大不相同,往往讓渴望進入新聞產業的新秀感到無所適從。不過,阮淑祥認為,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擁有「跨領域知識」及「說故事的溝通力」都是經得起時代變遷考驗的基本功。

畢竟,無論是什麼型態的媒體,代表的都是一份「傳播的影響力」。所以不是「只要會寫新聞稿」就足夠,作為提供資訊的隘口,必須有能力確保觀點的真實性與包容性,不流於偏狹、膚淺。

用「閱讀」延伸出跨領域觸角

而跨領域的知識該怎麼來?就有賴於廣泛「閱讀」的奠基了。

阮淑祥回憶,谷歌出現以前,記者常需要跑圖書館、研究機構搜集資訊,「甚至會翻百科全書,因為花了很大量的時間閱讀、辨識資訊來源,累積出很扎實的查證功力」。

反觀這個資訊爆炸的當代,網路上的資訊往往輕薄短小而碎片化,雖然有助於快速且大量的匯集資訊,但如果長期只倚賴網路來汲取資訊,雖然看似方便、快速,卻容易讓大腦的注意力被外界帶著走,也很難整合出系統化、脈絡化的全貌。就像前進時一直專注在地圖上的某個小點,卻忘記偶爾抬頭看看整張地圖的全貌。

「尤其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會把我們分隔為一個個的同溫層,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常常『跟我們想要價值認同的一樣』,看不到反對派的說法,久而久之,獨立思考與批判思考的能力,就慢慢被淹沒在從眾的喧囂中了。」她頓了頓,進一步補充:「假新聞也是因此趁虛而入,同一個事件,卻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解讀,在這個後真相的時代,有意識地去聆聽『和自己不一樣』的觀點,是非常重要的媒體素養。」

因此,阮淑祥建議,閱讀時除了平常習慣的碎片化資訊,不妨有意識地善用「書籍」來提高知識含量,也擴大自己的視野。

一來,一本書可以上市,多數有其社會需求與市場價值,更必須有完整的知識含量,才足以出書。二來,書本裡的內容,經過了編輯以後,整體的知識脈絡很清楚,可以從中訓練自己的架構知識系統的能力,並精進分析、整合、表達能力。

三來,在閱讀中養成了「主動吸收資訊的習慣」,會成為求學階段最重要的資產。這份持續探索的好奇心,無論接下來是否持續往新聞業發展,都可以化作自主學習的翅膀,帶領孩子突破框架,持續翱翔。

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閱讀時除了平常習慣的碎片化資訊,不妨有意識地善用『書籍』來提高知識含量,也擴大自己的視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