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多元智能,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舞台

還記得國小畢業時,家長們都很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市長獎,不但孩子覺得威風,家長們更是與有榮焉。然而,我畢業時獲得的獎項叫做「特殊市長獎」,在那一個年代,這是一個「不正統」的獎項,證明我的學業成績普普,但有很多「不重要」的特殊才藝,即便是在歌唱比賽、戲劇比賽、直笛比賽和籃球競賽等獲得佳績,我也毫不猶豫地為自己貼上了「不務正業」的標籤,決心要在國高中奮力讀書、用成績證明自己。因為這樣的決心,我幾乎放棄了所有的才藝和興趣,每天寒窗苦讀,才順利考進了公立高中的英語資優班。本來以為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但是我那一個畢業於建中和台大的哥哥,以及親友間的比較,常常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好像不管我怎麼努力,都還是離「所謂的成功」有很大一段距離。直到我在大學主修教育和心理諮商,認識了「多元智能理論」,才知道原來除了傳統的IQ以外,智商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

根據哈佛大學的教授Gardner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人類具有以下八大智能:

  1. 語言智能 (Linguistic):能有效運用「口頭語言」跟「書面文字」來表達自己與瞭解他人的能力。
  2. 數學邏輯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能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
  3. 空間智能 (Spatial):對於色彩、線條、形狀、空間及它們的相關性極為敏感,並將事物視覺化及立體化的能力。
  4. 肢體-動覺智能 (Bodily-kinesthetic):運用身體的協調、平衡、敏捷等技巧,來表達想法與感受外在的能力。
  5. 音樂智能 (Musical):享受音樂節奏、運用樂器及聲音表達自我的能力。
  6. 人際智能 (Interpersonal):能瞭解他人、與他人溝通、喜愛並擅長團隊合作與人際互動的能力。
  7. 內省智能 (Intrapersonal):了解自己內在的感受、接納自己的能力。
  8. 自然觀察智能 (Naturalistic):對大自然充滿關懷與好奇、喜歡觀察與手作實驗的能力。

認識了多元智能的概念以後,我一邊學習接納自己對於數學和空間的恐懼,一邊努力開發自己擅長的語言、音樂、人際和內省智能,很快地我在輔導諮商、音樂治療和教育訓練的場域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也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

若單看智力(IQ)測驗結果,會發現每個人的起跑點都差不多(分數落在平均值),再加上學校偏重於學生的語言智能(國文、英文)和數學邏輯智能,其他的「軟實力」幾乎沒有被納入課程中。當學校沒有教,家長也不知情時,孩子們自然會覺得語言和數學的成績,是成功唯一的標準。

值得慶幸的是,教育部近期推行新課綱以後,教學現場的教師和家長們,都開始積極推廣跨領域的課程,像是自然結合數學、語文結合動覺、人際結合內省課程等,幫助學生們用更多元、更廣闊的視角來認識自己,並看見未來更豐富的可能性。過去孩子們只知道努力讀書是為了考進好學校,成為能被社會認同的醫生、工程師、銀行家,卻不知道如何開發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智能,認同自己的選擇。現今透過學校的生涯輔導工作,幫助孩子們覺察自己的天賦以及對應的職涯選擇,像是擁有高度的人際和內省智能者,可以從事心理師、社工師等助人工作; 擁有較高的空間智能者,可以從事藝術或是設計的工作; 擁有音樂智能者,可以成為幕前的表演者或是幕後的音樂製作人。研究顯示,多元智能的發展,能幫助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也因為是經過自己的探索才做出的選擇,他們能在職場上表現得更傑出,擁有更正向、長久的職業生涯。

一位現居荷蘭,熱愛諮商輔導與個人成長的生活教練。致力於幫助求助者,在困境中看見機會,在失望中長出自信。秉持著「全心陪伴,悅讀真心」的理念,創辦心理健康和面試培訓的Youtube頻道,透過心理知能推廣、面試培訓和英語教學,幫助更多人認識自己的價值,聽見並實踐內心深處的渴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