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的是生命,還是痛苦?|感情挫折篇

結束痛苦最直觀的反應

近期有許多學生因為感情的挫折自傷、自盡的新聞,不免讓人惋惜這些年輕的生命,總希望自己當初能做些什麼,阻止這些憾事發生。但當父母、老師們真的遇上了有感情困擾的學生,常常只能依靠個人的價值觀和期待來提供協助:「你現在認真讀書就好了!」、「就跟你說不要談戀愛!」「他哪裡值得你這樣哭?」「沒那麼嚴重吧?」孩子在認知層面可能認同這些看法,但是在傷痕累累的情緒面,這些論點更加證明他們「被丟棄、被否定、不夠完美」的現實。當孩子們找不到其他可以解釋感情挫折的原因,便陷入無止盡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的漩渦中。當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不應該存在這個世界上時,他們的行為也會和這樣的認知相符,結束生命,成為了結束痛苦最直觀的本能反應。

青春期的個體化需求

大多數的人都曾經歷過叛逆、從同儕中尋求肯定、透過愛情探索個人價值的階段,也就是所謂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年齡範圍廣大,有的人10歲就開始進入青春期,有的人18歲才開始經歷身心的轉變。雖然青春期時,孩子的腦部還未完全成熟,卻已經要開始面對成人的世界。想要在社會(學校)中脫穎而出,卻又希望融入各種次文化(同儕文化)中; 想要耐心尋找等待自己喜歡的對象,卻又希望馬上獲得即時的陪伴。在個體化的過程中,青少年的身心總是充滿掙扎和衝突,因此碰到困境時,也容易威脅到自我價值感,造成情緒大幅度的起伏,甚至產生自傷的行為。在學校輔導中,最常遇到的感情挫折包括失戀、劈腿、未婚懷孕、不知道如何分辨友情和愛情等。雖然看起來是青少年常見且共通的難題,但其實每一個人碰到這些困境時,所要面對的議題都不同。

從依附需求看自我對話

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特質氣質也不同。在成長中受到忽視的孩子,常常會成為焦慮型依附者,在碰到被劈腿的困境時,需要面對「被拋棄的恐懼感」; 逃避型依附者,在成長過程中對重要他人失望,因此在感情挫折中常常選擇「再也不信任他人」; 混亂型依附者,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種矛盾的感受,想要受到接納,但又怕靠近會受到傷害,他們在感情中,常需要面對的是「我覺得自己不夠重要」的議題。

每一個困境都只是心理需求的表象,要改善負向的自我價值感,必須先找到最核心的負向自我對話,像是透過有效的提問:「對方的離開對你來說代表的是什麼?」每一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我不夠重要」、「所有人都會想離開我」、「沒有人是我可以信任的」。認識自己的依附類型和心理需求,並尋求專業的協助,才能將內心最深處的恐懼連根拔起。

自卑感是許多議題的根源

亞洲人愛面子的文化、報喜不報憂的潛規則、以及家醜不可外揚的信條,讓許多孩子在「不能失敗」的聲音中長大。然而,誰能不經歷失敗就嚐到成功的滋味呢?當孩子們在感情的世界中努力探索,試圖找到自己的價值,卻遭受到背叛和離棄,就像是存了一個「我不夠好」的秘密在心中,久而久之,累積了幾百份的自卑感,以及沈重的心理負擔。

親師生必備的「逆境生存策略」

一、情緒宣洩管道:情緒常常是走在理智前面的,因此情緒要有一個出口,理性才能發揮最佳的決策功能。在沒有壓力時,就可以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舒壓策略,像是和朋友談心、繪畫、書寫、跳舞、唱歌、運動、吃美食…等。在遭遇到挫折時,舒壓就會成為一種本能,而不是一個需要再努力建立起來的習慣。

二、搭建支持系統:人是群聚動物,當我們被另一個人聆聽、理解、甚至是同理時,便會形成「我不孤單」的感受,有人一起分擔這份挫折感,自我懷疑的念頭減少,挫折容忍力便會漸漸提升。試著在平時就尋找家中、學校、補習班、教會或是其他社交圈內可以信任和傾聽的對象,透過社會支持的力量,累積面對挑戰的勇氣和決心。

三、發展自我肯定:自卑感就像是精緻糖類,一開始讓我們陷入自我憐惜的快感,久而久之卻會形成一個一個的自我實現預言:「我做不到、我不夠完美、我不值得被愛」。不但人的潛能會受到嚴重的限制,心理健康也危在旦夕。

試著從微小的正向經驗開始鼓勵自己:「你好努力、你好勇敢、你願意嘗試」,漸漸地我們會越來越相信自己,也會越來越想要嘗試新事物。不久之後,這些自我肯定和正向經驗會變得越來越具體:「你雖然失戀了,但是還是努力把功課完成了!」「對方雖然離開你,但你很勇敢地繼續嘗試信任他人!」「雖然對方對你說了很糟的話,但你還是可以看見自己的優點!」

除了上述的自我照顧策略以外,尋求專業協助是釐清心理需求最有效率的方法。雖然台灣目前除了少數身心門診以外,心理諮商的費用較高,但大專院校的諮商中心是免費的,鼓勵學生可以多加利用校內資源。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師,就像尋找一雙合腳舒適的鞋,若前幾次晤談感到不適,也不要氣餒,試著把感受和需求誠實地說出來,最終一定能找到適合的專家,與您攜手度過難關。

一位現居荷蘭,熱愛諮商輔導與個人成長的生活教練。致力於幫助求助者,在困境中看見機會,在失望中長出自信。秉持著「全心陪伴,悅讀真心」的理念,創辦心理健康和面試培訓的Youtube頻道,透過心理知能推廣、面試培訓和英語教學,幫助更多人認識自己的價值,聽見並實踐內心深處的渴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