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考

放榜後的心理調適|學生篇
心理健康-悅悅專欄

放榜後的心理調適|學生篇

在我以「職涯諮詢」維生之前,其實也有過不少面試失利的經驗。不管是在申請大學、研究所還是教師甄試的面試中,都曾經因為落榜,感受到失望、沮喪、自卑等心情。經過十年的淬煉,我成為了口試的教練,才發現原來過去的每一次的面試,都是幫助我找到熱忱的關鍵。 因為沒有通過台大外文的面試,我才發現自己原來對心理輔導更有興趣,也順利進入心理諮商系就讀; 因為沒有通過心理研究所的面試,才發現自己對於學校輔導更有興趣,也順利成為輔導教師的教練; 因為沒有通過某些縣市的教師甄試,我才有機會離開家鄉,到外縣市擔任正式教師,看見台灣各地真實的學校輔導現況,並參與在改革的行列之中。 無論落榜的感受是多麽令人難耐,這些感受和經歷,並不是我們生命的結局,而是發展新興趣與熱忱的契機。每一次的失利,都是下一份成功的開始。 以下提供五個幫助我調整心態、整裝待發、重新啟程的思維: 一、接納情緒 當我們很努力準備面試,也一定會產生一些期待。因此落榜時,自然會有生氣、失落、疲憊、沮喪等心情。與其逃避這些感受,或是把他們埋進心裡深處,不如好好哭一場,與這些感受共存,好好聽見、照顧自己的情緒,把這些感受說出來、畫下來。情緒的梳理,是幫助我們恢復身心平衡的鑰匙,若在沒有處理情緒的情況之下,馬上投入下一個目標,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可能受到影響,目標也可能因為複雜的情緒變得模糊。 二、對事不對人 面試失利時,我們常常會產生「我很差,所以失敗了」的想法,然而,這樣的想法並非完全客觀,也會讓我們失去繼續努力的自信心。試著客觀地分析事實,例如:「我在自我介紹時,可以再多一點微笑。」「我在表達對該科系的興趣時,可以再多舉一些實例。」以有建設性的思維,幫助自己分析落榜的原因,而非一味地打擊自己,才能幫助我們快速重拾戰鬥力! 三、反思面試歷程 在面試時,我是否很難侃侃而談?是因為我缺...
面試前的準備工作|面試技巧
不分系學群, 心理健康-悅悅專欄

面試前的準備工作|面試技巧

二階面試致勝關鍵 我是一位教育訓練者,專門幫助客戶處理對於面試的恐懼、提升在口試時的專業程度。在我過去諮詢高中生、大學生和教師的經驗中,發現人們最大的恐懼,就是:「萬一我說的答案,不是評審想聽的,怎麼辦?」正如華人教育習慣的模式,每一個人都開始探尋所謂的「標準答案」,甚至許多人希望我可以幫他們寫下最佳的口試擬答,供他們背誦。然而,根據多年的輔考經驗,我發現只有「最符合自己、最獨特的答案」才能讓考生真正地脫穎而出。 近期我有幸訪問許多台灣知名大學的教授,不管是生命科學、環境教育,還是政治經濟學系的教授,都一致表達:「對該領域展現強烈的興趣與熱忱,是高分面試的關鍵,我們不要空口說白話的學生,學生要能為自己的熱忱佐證」。因此在申請校系時,切記不要申請自己沒有興趣的科系,因為就算紙筆成績超越了門檻,教授們也能一眼識出學生對該領域的興趣,不但可能錯失一次找到熱忱的良機,更有可能因為面試失利而打擊自信心。 然而,我了解現今台灣的高中生,有50%以上都不知道自己的「熱忱所在」,因此除了尋找自己「不討厭」的科系以外,還可以多方探索、有意識地嘗試多元選修課程(而非只是混學分)。當學生能從各式各樣的選修課中,談出自己的學習與轉變,這就是一個「為培養興趣佐證」的最佳實例。 面試準備工作 一、整理課內、課外經驗: 從課內「印象最深刻的作業」、「最喜歡的一堂課」到課外「最成功的競賽體驗」、「有興趣的社團活動」等,整理每一個重要的經歷帶給自己的影響。它們也許「引發了我對科學的好奇」、「拓展了我的國際觀」或是「提升了我自學的動機」。把經歷的過程和相對應的省思,盡力組織整齊,雖然看似是為了面試,但其實更是為了統整自己的學習經驗,幫助自己釐清學習興趣和未來的志向。 二、熟悉書面資料: 面試多是從書面資料中提問,建議書面資料中可以多提到「選擇貴校和貴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