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以「職涯諮詢」維生之前,其實也有過不少面試失利的經驗。不管是在申請大學、研究所還是教師甄試的面試中,都曾經因為落榜,感受到失望、沮喪、自卑等心情。經過十年的淬煉,我成為了口試的教練,才發現原來過去的每一次的面試,都是幫助我找到熱忱的關鍵。
因為沒有通過台大外文的面試,我才發現自己原來對心理輔導更有興趣,也順利進入心理諮商系就讀; 因為沒有通過心理研究所的面試,才發現自己對於學校輔導更有興趣,也順利成為輔導教師的教練; 因為沒有通過某些縣市的教師甄試,我才有機會離開家鄉,到外縣市擔任正式教師,看見台灣各地真實的學校輔導現況,並參與在改革的行列之中。
無論落榜的感受是多麽令人難耐,這些感受和經歷,並不是我們生命的結局,而是發展新興趣與熱忱的契機。每一次的失利,都是下一份成功的開始。
以下提供五個幫助我調整心態、整裝待發、重新啟程的思維:
一、接納情緒
當我們很努力準備面試,也一定會產生一些期待。因此落榜時,自然會有生氣、失落、疲憊、沮喪等心情。與其逃避這些感受,或是把他們埋進心裡深處,不如好好哭一場,與這些感受共存,好好聽見、照顧自己的情緒,把這些感受說出來、畫下來。情緒的梳理,是幫助我們恢復身心平衡的鑰匙,若在沒有處理情緒的情況之下,馬上投入下一個目標,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可能受到影響,目標也可能因為複雜的情緒變得模糊。
二、對事不對人
面試失利時,我們常常會產生「我很差,所以失敗了」的想法,然而,這樣的想法並非完全客觀,也會讓我們失去繼續努力的自信心。試著客觀地分析事實,例如:「我在自我介紹時,可以再多一點微笑。」「我在表達對該科系的興趣時,可以再多舉一些實例。」以有建設性的思維,幫助自己分析落榜的原因,而非一味地打擊自己,才能幫助我們快速重拾戰鬥力!
三、反思面試歷程
在面試時,我是否很難侃侃而談?是因為我缺乏練習、對科系不了解、還是其實我對這個科系沒有興趣?每一次的失利,都是在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我們願意為了進入這個領域,付出多少的代價。若在面試的過程中,你發現自己真的講不出什麼、或是自己真的沒有什麼興趣,那麼恭喜你,成功排除了一個科系,你又更靠近了自己的熱忱一點點。
四、成長思維
在放榜之際,很多身邊的同學會陸續申請上一些學校,有一些甚至是你夢寐以求的科系,心中難免會產生妒忌和委屈,也會誤以為人生是一場短跑衝刺,而身邊的這些同學已經抵達了終點。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每個人都還在往前,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步調在接近自己的夢想。不是功課很好就一定會進入名校,成為醫生或律師,也不是成績不好就注定要成為輸家。當我們跳脫比較與妒忌,專注於個人的成長與目標時,我們的信念和自信,就能帶領我們走進專屬於自己的夢想。
五、自我肯定
回想自己在面試準備的過程中的努力,試著具體肯定自己的成就,例如:「主動找老師幫忙模擬面試」、「上網尋找自我介紹的範文,修改成自己的版本」、「在面試中即便被刁難還是保持微笑」等。這些事實,都不應該因為落榜而被遺忘。你的成就,不只是在榜單和成績單上,而是在你選擇為自己負責、選擇努力不懈的過程之中。
即便這場馬拉松有許多的障礙,失利和挫敗不能定義你的價值,在挫折中用善良與勇敢迎戰,你一定能看見那個越來越完整、美好和越來越接近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