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AI即將全面主導醫療診斷與治療,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陳建宇副教授開宗明義告訴我們這個趨勢。年輕學子若嚮往從醫之路,面對AI時代,該培養何種能力,方能勝任此一全新的典範轉移?陳副教授也從四個面向的能力,說明醫學系的選材策略與教育理念。
第一個能力是「人文力」,人之異於機器,最大的差異在於具有人文思考與關懷的能力,能夠反思、並建立價值體系,能同理、關懷、具備因人而異的照護能力。同時對各類社會議題持續關注、觀察並洞悉其中原委,落實人文價值,終能做出異於機械式診斷,更貼近人需要的、有效的醫療方案。因此未來醫學院需要的學生,將不再只限於自然學科的專長,人文力將愈來愈重要。
第二個能力是「跨域」的能力,除了醫科生本科的生物學相關領域之外,舉凡經濟、心理、文化甚至宗教,未來的醫師都需有深刻的學習、體悟,不只能精準面對疾病,更要能透過共享決策的模式,精準了解人性並提供醫療計畫。人當然可以超越AI解決單一問題的能力,畢竟科技的產生及運用始於人的需求,具有跨領域能力的人方能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不被AI取代。
第三個是「創新」的能力,陳建宇副教授期待未來進入醫學院的學生應該不只在框架內學習,更要有跳脫框架的能力,現代社會不論疾病或社會問題都不斷突變,過去的解決方案面對新病毒、新問題未必能有效解決現在的問題,針對未被解決的問題找出解決之道,將是未來的醫科生一個持續存在的挑戰,顯然具有對社會現象和問題的觀察、想像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益形重要。
第四個是「終身學習」的能力,這必須具有堅定的學習動機,對新知與未知有所渴求,並能善用科技尋找事半功倍的方法和助力,建立閱讀及知識探索的習慣,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唯有不停止學習的腳步,才能安心迎向充滿未知挑戰的世界,學習不只是學生的事,更是一輩子的事,對於將以醫師為終生職志的醫科生更應將學習視為日常。
陳建宇教授:「人之異於機器,最大的差異在於具有人文思考與關懷的能力,能夠反思、並建立價值體系,能同理、關懷、具備因人而異的照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