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長

家長的心理調適
心理健康-悅悅專欄

家長的心理調適

不管是對於一位認真讀書的學生,或是一位盡力陪伴孩子的家長來說,落榜都是一個哀傷失落的歷程。失去的不是生命,而是一個曾花費眾多心力,被賦予眾望的期待。 哀傷失落心理學專家庫伯勒提出,為了走出失落,每個人都可能經歷以下五個階段: 一、否認:「不可能吧!我們練習口試這麼多次!一定是搞錯了!」 二、憤怒:「都是我的錯!我應該再幫孩子多練習幾遍!」「都是你的錯,怎麼沒有事先去找老師做模擬面試?」「老天太不公平了!為什麼他們錄取了鄰居的孩子!」 三、討價還價:「早知道我就應該花錢讓孩子去學面試了!」「你當初就應該多花一點時間練習口試啊!」 四、沮喪:「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好像都白費了一樣。」「我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我的孩子不夠優秀。」 五、接受:「既然都發生了也沒辦法。」「過去了就算了,我會陪著孩子繼續往前走。」 無論家長們現在正處於哪一個階段,都邀請您先接納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畢竟會有失落也是因為我們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對孩子和自己產生了較高的期待。在好好照顧自己過後,我們一定能擁有更強大的心力,成為孩子們生涯之路上,更強大的後盾。 若您也希望用理性的方式來與孩子溝通,給予孩子繼續前進的力量,邀請您進行以下自我照顧的三個步驟: 一、情緒對話:在我們和孩子對話之前,家長們可以先選擇和自己進行一場對話。「為什麼我會感覺這麼失望?我擔心的是什麼?孩子沒有進入這間學校,是不是人生輸了?我平常生氣難過時都做些什麼?我現在可以如何健康地抒發自己的情緒?」常見的舒壓方式有做瑜伽、慢跑、繪畫、書寫、芳療、找人聊聊等。當家長能先獨立處理完情緒,再陪伴孩子面對失落感,就能帶給孩子更穩定的支持,以及重新出發的勇氣。 二、外化問題:很多人會因為失落感,斷然為落榜這件事的成因下結論,例如:「我的孩子就是不夠努力」、「就是我沒有把孩子訓練好,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