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學群

擁有好奇心,才能打開世界的大門-專訪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下)
外語學群

擁有好奇心,才能打開世界的大門-專訪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下)

如果是以成為外交官為目標,能夠了解各國的宗教、文化、民族特性,也有助於培養出更強韌的適應能力,生活在異鄉時,對於飲食的調整,或生活習慣的改變,可以更快找到因應之道。 「像很久以前就有吃素的外交官被派至非洲國家或蒙古國,當地肉類便宜,但蔬菜卻不好找,怎麼辦?就很考驗外交官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心理素質了。」黃奎博說:「另外,外交官的工作特性就是得長期離鄉背井,如何面對家人分離、或摯親照顧的壓力,也會是挑戰。」 因此,如果有志往外交領域發展,「解決問題的判斷力」、「流暢的外語力」與「對國際事務的好奇心」,是可以從現在就開始培養的個人優勢。通曉外語,就像握有一把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可以獲得第一手的資訊與知識,而對國際事務的好奇心,會強化與世界脈動的連結,在探索中不斷激發對涉外事務工作的熱忱。 服務世界,內向文靜也可以! 擁有這三項特質,即使不是熱情開放、長袖善舞的性格,仍可以透過學術研究等方式服務國家和世界。黃奎博舉例,比如對於非洲海盜的議題有所掌握,了解其財務來源、國際制裁的相關律法,對於會經過東非海域的航運業就是很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又或者了解印尼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狀況,對於雇用印尼外勞的公司而言,也會成為擬定營運策略的關鍵資訊。「近年備受關注的氣候變遷、跨國犯罪、少數族群的文化存續等話題,也是重要的國際議題。所以『外交』其實並不遙遠,就是我們的生活,可以回應非常實際的需求。」 對於外交系所而言,不太可能在面試時就期待學生「拿出可以送外交部工作的履歷」,所以不必壓力太大,能不能在生活中展現出「對國際的認識和關懷」才是最重要的事。黃奎博認為,不論是主動去搜集與國際議題相關的資訊,或是把握機會和外國朋友交流,從中整理出自己的體會,也更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就已經是珍貴的學習歷程紀錄。 政大外交系黃奎博教授:「如果有志往外交領域發展,『解決問題的判斷力...
外交早已不只是「外交官的事」-專訪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上)
外語學群

外交早已不只是「外交官的事」-專訪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上)

談起「外交」,你心中浮現什麼畫面? 是一個穿著燕尾服的男子,左手端著紅酒杯,在富麗堂皇的大廳中翩翩起舞?或者是穿著禮服的優雅女子,切換多國語言,從容地與國際使節侃侃而談? 專訪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他直言,其實外交領域,可以一展長才的舞台早已不只是這樣! 「對國際事務的好奇心與對外語能力的熟捻度,當然都是進入外交領域的重要特質,不過,所謂的『外交』其實早就不只是『外交官』的事。」曾擔任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委的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笑著說:「就像我們平常出國旅遊,表現出來的一言一行,也都代表著自己的國家呀。」 尤其身處在國際化的時代,許許多多的行業,都有具備邁向世界的豐沛能量。從「水果外銷」到「海外藝文策展」,通通都算是國際事務的一環。刻板印象中從事官方互動的「外交官」職務,在當代,其實是眾多國際事務的其中一部分而已。走出官方對官方的管道,各地的交流越來越蓬勃頻繁,這也意味著,從外交領域發展的可能性,早已遠遠超過傳統的想像。 放眼世界,讓知識多元擴展 因此,外交系所的課程規劃也相當豐富多元,涵蓋政治、經濟、歷史、法律,甚至金融科技,當然還有決策和國際談判等相關知識。「外交系尋找的是跨領域的通才,不斷跨出舒適圈非常重要!」黃奎博解釋,外交工作最吸引人之處,就是會大大提升與國際人事物交會的機會,不過,如何讓「交會」變成「交流」,就是挑戰也是本事了:「遇上的外國朋友,三教九流都有。有時得聊聊西洋繪畫,有時要講講中國茶藝,大夥聚餐,分享一下台灣菜和中國其他主要菜系的不同,或是和外國朋友解釋為什麼台灣的經濟高度發展,摩托車的密度卻這麼高?想充滿親和感又好聊,就得在學習之中,不斷厚實知識、拓展視野。」 政大外交系黃奎博教授:「外交系尋找的是跨領域的通才,不斷跨出舒適圈非常重要!」 ...
贏在起跑點?要贏就贏在終點-專訪台灣三星電子線上事業部行銷副理林翰 (上)
外語學群, 大眾傳播學群

贏在起跑點?要贏就贏在終點-專訪台灣三星電子線上事業部行銷副理林翰 (上)

現任台灣三星電子線上事業部行銷副理的林翰,自認是個對凡事有「態度」的人。即便在求學時期飽受挫折,甚至遭到退學,但是他從來沒有認為那就是人生的終點。經過的嘗試與探索,林副理到達了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位置,以他的熱忱和實力帶領許多最高學府的畢業生,在企業中成長。「大學培養的是個人的素養,和未來的就業沒有絕對的相關。」三星行銷副理林翰說。許多高中生和家長們對於選擇大學科系感到非常焦慮,但林翰強調:「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大學的科系不能確保未來的志向,學校所學和職場之間的斷層,並不是文憑可以填滿的。」他補充:「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開闊的胸襟,把握每一個實戰機會與經驗。」 林翰在高中時期,曾以為自己對心理學很有興趣,但是進入心理系就讀以後,卻發現自己原來對於「鑽研理論」完全沒興趣,甚至在大二上時遭到退學。當時他別無選擇,只好重考,進入了以實務為重的「世新廣電系」。不同於其他廣電系的學生,林翰很清楚「興趣」和「專長」是兩件事。「興趣能讓自己獲得樂趣,專長則能讓自己獲得收入。」他笑著說:「我喜歡拍電影、做節目,這是我的興趣,但我不會把它當作我吃飯的工具,因為如果我的興趣變成我的收入來源,我就再也不能自在地享受它了。」因此在學生時期,他透過尋找不同的打工機會,發展自己的專長。 脫穎而出的關鍵:解決問題的能力 和許多人一樣,林翰在大學期間嘗試過許多工作,不管是直排輪老師、補習班招生人員、還是當小瓜呆哥哥在小學門口發餅乾。林翰發現,透過多元的工作可以精進自己,而不斷在工作中不停的觀察客戶的需要,進而提出解決方案, 自然就能承擔更多的責任,並因此受到提攜。這個領悟讓他在大學時就成為活動督導,幫公司管理工讀生和活動績效。林翰回顧:「從打工的過程中,我總是主動觀察客戶或是客人,他們的需要是什麼,積極的找尋對應的資源滿足他們。這樣的工作態度,也給當時是客戶之一的三星公司(承辦人),留下了...
在職場,英文仍然是優勢-專訪台灣三星電子線上事業部行銷副理林翰(下)
外語學群, 大眾傳播學群

在職場,英文仍然是優勢-專訪台灣三星電子線上事業部行銷副理林翰(下)

講到職場優勢,現任三星事業部行銷副理的林翰跟我們分享:「『英文』是職場上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語言沒有程度之分,只有熟不熟練。」林翰說:「不是很會背單字和句型就是英文好,『聽』和『說』的能力才是讓你在職場上脫穎而出的關鍵。」在台灣,英語閱讀和寫作往往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英語聊天的藝術」卻常常是讓我們在職場具備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林翰補充道:「時不時用英語聊點時事、國際上的人名和地名、甚至是自己的興趣等,都是高中生就可以挑戰的方向。」 實務上,林翰建議:「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專長在哪裡,也可以依照『經濟能力』,決定你要讀的科系是哪一種。」經濟上比較有需要的學生,如果有能力,可以選擇需要深度進修的專業,例如會計、法律、心理系等,因為在未來會比較容易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若是沒有經濟壓力或不太須考慮經濟穩定的學生,也許是來自於小康家庭,那麼就可以先以涉獵的「廣度」為主,如同林翰的選擇:「去多方認識人,了解不同的場合和環境,了解大家都在做些什麼?再來做選擇。」 多方探索興趣與專長:避免自我設限 林翰回想當初選擇世新大學廣電系的決定:「在我沒有財務自由之前,我不可能自己做自己的節目、拍自己的電影,所以我選擇廣電系,不是為了未來的工作,而是為了體驗只有大學才有機會可以做的事。」出社會以後,林翰坦言:「根本不會再有那麼完整的時間經營自己的『興趣』,但是,仍然可以保有對音樂與影音的熱忱。」學生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未來在職場上才能平衡工作和生活,也才能在自己的專長上培養成就感。 面對現今不斷有許多新的領域與產業興起,林翰也鼓勵學生:「不要因為你畢業於某一個科系,就限制自己只能做相關科系的工作。」畢業於廣電系,並沒有限制林翰探索、追尋職涯寬廣的可能性。「若你是畢業於資工系,在一個以電商為主的新闖公司需要懂資工的行銷人才時,只要你願意學、願意做,你自然就比別...
別讓一試定終身,珍惜探索的熱情!-專訪西語博士何萬儀(上)
外語學群

別讓一試定終身,珍惜探索的熱情!-專訪西語博士何萬儀(上)

「其實我當年是因為沒考上第一志願英文系,才選擇西語系。一開始非常討厭西班牙文,」問起職涯起點,何萬儀哈哈大笑,直率地說起當年聯考失利的黑歷史。畢業於西班牙馬德里大學語言學博士班、目前任職於淡江大學的何萬儀,如今已是深具專業權威的西語學系副教授。 算一算,投身教育現場竟已超過18年了,回望當年那個討厭西班牙語的少女,何萬儀格外懂得學生此刻面對上百家系所的迷惘心情。 如今再看當年戲劇性地轉折,深陷「夢想摸索期」的過程雖辛苦,看似「聯考失利」的挫折,卻意外成為珍貴的前行動力,開啟生涯的新冒險。「大一時,我因為想轉系,硬著頭皮念西語,考試成績很突出,因此有了信心,發現『欸,原來我學西語挺有天份嘛』。少了排斥感以後,再接觸漫畫、小說,就此在西班牙語的世界越陷越深,完全打消了轉系的念頭。」何萬儀笑著說。 不把升學擺第一 ,學習動機最重要! 所以,與其想要「一次訂終身」,急著想在十幾歲的階段,就確立未來四五十年人生志向,並以此為目標編寫學習歷程檔案,其實是很辛苦的事情,畢竟未來的變化誰也不知道,五年十年以後,看似走岔的路,也可能收到從沒想過的天賦禮物。「現在沒有目標」代表的其實是「未來還有無限可能」,不如好好保握最能理直氣壯的時期去探索、去體會。 何萬儀直言,尤其學習語言是非常漫長的過程,大量的單字、動詞的變化等,課業壓力下被澆熄學習熱情的學生其實不在少數。「所以面對未來,最怕的是找不到學習熱情,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學習?於是就抱著將錯就錯的心情,被動地勉強完成學業⋯⋯。」何萬儀感慨地說。 那麼,學習熱情該如何而來呢?答案是:主動創造。一邊向世界探索,一邊營造正向循環,才能獲得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 繼續閱讀:學習不是苦差事,旅遊也能當養分 – 專訪西語博士何萬儀(中) 一邊向世界探索,一邊營造正向循環,才能獲得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 ...
學習不是苦差事,旅遊也能當養分 – 專訪西語博士何萬儀(中)
外語學群

學習不是苦差事,旅遊也能當養分 – 專訪西語博士何萬儀(中)

要有學習動力,首要之務就是不把學習當成苦差事。也就是說,不單把「升學項目」擺第一,接觸多元的能力與知識其實非常重要。像是打工、當志工、表演、參加比賽都是擴大舒適圈、強化學習動機的好方法。 「去旅遊、去探索,甚至交男友都能變成學習的養分!我有學生自己搭飛機去美國看大聯盟,獨自搭地鐵、公車,還為了省錢睡機場大廳。另一個學生留學前語言程度普通,卻因為交了西班牙籍男友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完全不受語言限制。」談起學生,何萬儀彷彿又回到當年直闖西班牙留學的小女生。 當時,她西班牙著迷的程度不僅是閱讀小說、翻譯歌詞,就連路邊小攤販的蔬菜名稱都不放過,非得知道正確唸法,她回憶:「當時沒有谷歌可以一查就通,我就拎著字典去超市,直接在一堆蔬菜水果前翻找字典,一樣一樣的翻譯。」 學習的關鍵是,當你走出舒適圈、求學路如果遇到困難、挫折能否用毅力堅持下去? 練習讓溝通有人性、也有溫度 談起外文系就業不易的憂慮,突圍的關鍵也是如此。當代很多人憂心,未來外語專業會不會被人工智慧輕易取代?何萬儀表示,自己總會在第一堂課問學生們為了什麼來讀外文系,多數同學都是對翻譯工作有嚮往,才選擇加入外語學系。 不過,現在的口譯工作雖然報酬高,入行門檻也高,需要持續不懈的精煉自己的溝通準確度。對初畢業的學生來說,是極高的挑戰,職缺也不多。而筆譯工作雖然入行門檻相對友善,報酬卻往往與工時不成正比。 因為多數的書籍翻譯,都是由出版商買斷版權,有時可能花了好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苦心翻譯,拿到的報酬卻無法養家餬口。「加上現在翻譯軟體進步,只把語言學到精通是不夠的。如何不被打敗,持續精進自己,讓溝通有人的靈活和溫度?如何結合其他領域的專業讓外語力加值?都是外語人才要思考的事。」何萬儀語重心長地說。 繼續閱讀:光會讀原文書,不等於外語好 – 專訪西語博士何萬儀(下) 淡江西語...
光會讀原文書,不等於外語好 – 專訪西語博士何萬儀(下)
外語學群

光會讀原文書,不等於外語好 – 專訪西語博士何萬儀(下)

其中,培養第二專長、打開國際視野這兩點尤其重要,她解釋,在30年前,人們對翻譯人才的要求僅是語言精通,現在的時代則是講求多元能力,科技業、運輸業、百貨業等貿易部門,外語能力好是基本,職場相關知識技能則需要自己去充實。] 「在淡江大學,外文系雙主修、輔系的比例約為三分之二,很多學生已經及早為未來做打算。所以多元探索不會只在高中就結束,也不僅是為了燃起學習動機而已,對未來的職涯發展更是扮演著決定性因素。」 學語言就是學文化,用轉腦讓視野大開 除了透過學習第二專長能增加外語人才的優勢,何萬儀強調,對於「學外語」的本質也需要有所體認。擁有外語專才,重點除了與人溝通,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思維模式更開放。 「像西班牙人非常直率,在工作上若遇到能力不足或是待遇不夠的問題,會直接說明白,很少像東方人硬著頭皮做,或是含蓄不敢直言。此外,他們很重視禮儀,穿衣服非常整齊,課堂上也絕不會睡覺、吃東西」 何萬儀頓了頓補充:「在人際關係上,他們也非常重視人跟人之間的互動,喜歡面對面溝通,不太會被手機綁架,也非常熱愛看書與思考。」而這些都是外語系學生在與國外的人接觸時,可以學習到非常可貴的優點。 「其實學語言,就是學文化,每個語言,都是打開未知世界的鑰匙。」她解釋,學語言不應該是鸚鵡學舌,而是由字裡行間體會到異國的文化底蘊,從生活中實際學習到多元思維與進退處事的優點,這才是人工智慧、翻譯軟體完全無法做到的事情,更是外語人才不易被取代的核心專業。 淡江西語系何萬儀教授:「其實學語言,就是學文化,每個語言,都是打開未知世界的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