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有學習動力,首要之務就是不把學習當成苦差事。也就是說,不單把「升學項目」擺第一,接觸多元的能力與知識其實非常重要。像是打工、當志工、表演、參加比賽都是擴大舒適圈、強化學習動機的好方法。
「去旅遊、去探索,甚至交男友都能變成學習的養分!我有學生自己搭飛機去美國看大聯盟,獨自搭地鐵、公車,還為了省錢睡機場大廳。另一個學生留學前語言程度普通,卻因為交了西班牙籍男友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完全不受語言限制。」談起學生,何萬儀彷彿又回到當年直闖西班牙留學的小女生。
當時,她西班牙著迷的程度不僅是閱讀小說、翻譯歌詞,就連路邊小攤販的蔬菜名稱都不放過,非得知道正確唸法,她回憶:「當時沒有谷歌可以一查就通,我就拎著字典去超市,直接在一堆蔬菜水果前翻找字典,一樣一樣的翻譯。」
學習的關鍵是,當你走出舒適圈、求學路如果遇到困難、挫折能否用毅力堅持下去?
練習讓溝通有人性、也有溫度
談起外文系就業不易的憂慮,突圍的關鍵也是如此。當代很多人憂心,未來外語專業會不會被人工智慧輕易取代?何萬儀表示,自己總會在第一堂課問學生們為了什麼來讀外文系,多數同學都是對翻譯工作有嚮往,才選擇加入外語學系。
不過,現在的口譯工作雖然報酬高,入行門檻也高,需要持續不懈的精煉自己的溝通準確度。對初畢業的學生來說,是極高的挑戰,職缺也不多。而筆譯工作雖然入行門檻相對友善,報酬卻往往與工時不成正比。
因為多數的書籍翻譯,都是由出版商買斷版權,有時可能花了好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苦心翻譯,拿到的報酬卻無法養家餬口。「加上現在翻譯軟體進步,只把語言學到精通是不夠的。如何不被打敗,持續精進自己,讓溝通有人的靈活和溫度?如何結合其他領域的專業讓外語力加值?都是外語人才要思考的事。」何萬儀語重心長地說。
繼續閱讀:光會讀原文書,不等於外語好 – 專訪西語博士何萬儀(下)

淡江西語系何萬儀教授:「學習的關鍵是,當你走出舒適圈、求學路如果遇到困難、挫折…能用毅力堅持下去的,才是真正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