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類生活、生產經濟活動使自然環境持續惡化,人們開始尋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類因素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並努力有計劃地改善、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使它更好的適應人類生活,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基於環境保護的理念,在30年前創立了環境工程研究所,我們訪問到榮譽退休白曛綾教授說明關於環工所對年輕學子的規劃和期待。
白曛綾教授說:「環工所的研究領域區分為四大類,包括環境奈米科技、永續環境科技、環境生物科技、環境傳輸監測。」由這些研究領域就可清楚知道,環工所研究的範圍相當廣,而之所以一直沒有設立大學部,就是希望網羅理工相關科系、對環保議題有熱情的學生入學,期待這些同學在各自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尋找、創造出與環保相關的專題。不論在研究或實務的領域中,都真的能對地球的環保盡最大的心力。
理工科系都適合進入環工所深造
「換句話說,無論你在大學時期念的是化工、公共衛生、職業安全、機械、土木、或是資工、大氣科學等等科系,有了專科的專業知識後,加入對環境污染、維護的觀察,將發現有許多相關的問題需要克服和解決。」白教授也特別提到,學生時期的研究專長和主題,未必和未來的職涯工作正相關,重點是透過研究的過程,學習到思維、方法,甚且是自律的品格和完成專題的責任感,這些將在未來的人生路程中發揮更大的力量。
任教於環工所多年的白曛綾教授認為,汙染多是「人」製造出來的,可以想見環工問題,需要解決的是「人」的問題,因此需要很多時間精力與「人」互動、相處,故白老師歸納出幾項環工所相當重視的人格特質,包括:能自律、自我管理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旁人相處的能力。這些能力除了在學校的老師,透過專題討論給予學生達成目標的要求和建議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調整。
白曛綾教授建議,同學們從高中時期開始,就可以開始接觸多元事務、多閱讀、多與人互動,找出自己熱情的領域。「學習歷程的重點不是交出一張洋洋灑灑的華麗清單,而是找出自己為什麼想做這些事,並試著訓練自己清楚表達想法、做法,並且用行動找出結論。」白教授強調,大學的老師們不會期待同學們一定要會些甚麼,但期望同學們是因為做著自己有興趣的事,不劃地自限,堅持努力、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相信有了這樣開放並務實的心態,在不同的地方都能發光發熱。
交大環工所榮譽退休教授白曛綾:「學生時期的研究專長和主題,未必和未來的職涯工作正相關,重點是透過研究的過程,學習到思維、方法,甚且是自律的品格和完成專題的責任感。」